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舒王不让杜樊川,二十八字今断弦。
可怪苏郎呈好手,剪花排锦蒋山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师董所作的《题金陵杂兴诗后八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诗人将舒王(指舒邦佐)与杜樊川(可能是杜甫或杜牧,因未明确,这里泛指唐代著名诗人)相提并论,称赞舒王的诗才不让于杜甫。"二十八字今断弦"一句,可能是指舒王的某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却意境深远,犹如琴弦被触动,余音绕梁。接着,诗人对苏郎(可能是苏轼)的诗歌技艺表示惊叹,称他在蒋山(南京的别名)前创作的诗篇,如同精心剪裁的花朵和锦绣,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才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扬了两位诗人的文学造诣,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出诗人们在金陵(南京)一带的创作风采,体现了宋诗的婉转和细腻。
鹘瑫脑骨紧,脚力健生云。
叠数一万里,捷于臂屈伸。
肉佛不讥诃,称之返云云。
坐诵觉范诗,抄录亦甚勤。
群儿争欺之,伪杂以佗文。
瑫独颔不语,饭沙俱一吞。
湘西雪达旦,万树吐奇芬。
冻行如鹭鸶,雪泥溅衣裙。
解包呵直指,又作饥猿蹲。
放意说临平,想见禅诵群。
坐令冷斋中,忽然变春温。
明朝别我去,掣肘径出门。
便觉西湖月,夜坐生梦魂。
晚庭一霎过暑雨,高林相应山蝉鸣。
南窗梦断意索寞,床头书卷空纵横。
蔬畦日涉已成趣,起来扶杖园中行。
葵英豆荚小堪摘,矮榆高柳阴初成。
野禽啄果时落地,池塘盖水新荷平。
归来西屋斜阳在,原舍尚闻舂簸声。
我学比棘猴,漫费三年刻。
技成无所用,奔走虚南北。
儒生纷逐利,雅道日衰息。
乃独资章甫,取售裸人国。
虽知自守重,岂若趋时得。
念欲障狂澜,亮非一篑力。
吁嗟且置此,徒使气填臆。
与子共师友,焉得久默默。
行行慎兹道,慰我日恻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