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眉松下诵黄庭,座有新锄白茯苓。
每步斗罡曾验诀,但称甲子不知龄。
正容少倦时危坐,法语无多待细听。
爱客见留今夕永,石坛高树隐疏星。
庞眉松下诵黄庭,座有新锄白茯苓。
每步斗罡曾验诀,但称甲子不知龄。
正容少倦时危坐,法语无多待细听。
爱客见留今夕永,石坛高树隐疏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松下诵读《黄庭经》的朱道士形象,其外貌特征为“庞眉”,显示出一种超然脱俗之感。诗中通过“新锄白茯苓”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道士对草药的熟悉与运用,也暗示了其追求长生不老的道家思想。接着,“每步斗罡曾验诀”一句,体现了道士修炼内功、掌握法术的深厚修为,而“但称甲子不知龄”则进一步强调了其修道生涯的漫长与神秘。
下半部分,诗人通过“正容少倦时危坐”描绘了道士在静坐时的庄重与专注,以及“法语无多待细听”的描述,展现了其言辞的精炼与深意。最后,“爱客见留今夕永,石坛高树隐疏星”两句,既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款待,也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环境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道家文化的韵味和哲学思考。
往时河北盗横行,白昼驱人取城郭。
唯闻不犯郑冠氏,犬卧不惊民气乐。
秖今化民作锄耰,田舍老翁百不忧。
铜章去作福昌县,山中读书民有秋。
福昌爱民如父母,当官不扰万事举。
用才之地要得人,眼中虚席十四五。
不知诸公用心许,鲁恭卓茂可人否。
张侯去沙河,三食邺下麦。
笔力望晁董,颇遗俗眼白。
平生学经纶,胸中负奇画。
未论功活人,饱饭不常得。
妻寒尚宾敬,儿饿犹笔墨。
侧闻共伯城,鱼稻颇宜客。
又持尘生甑,欲往立四壁。
平生贷米家,十辈来簿责。
囊无孔方兄,面有在陈色。
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广道无人行,春风转沙石。
栖栖马如狗,去谒东侯伯。
布衣未可量,苍髯身八尺。
鱼乾要斗水,士困易为德。
譬之举大木,人借一臂力。
诸公感意气,岂待故相识。
吾穷乏祖饯,折柳当马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