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难驯语未谙,兴师讨伐险途探。
卫青出塞方征北,诸葛平蛮又入南。
功纪燕然碑立一,威降铁勒箭传三。
待看异类齐归化,列作编氓圣泽覃。
野性难驯语未谙,兴师讨伐险途探。
卫青出塞方征北,诸葛平蛮又入南。
功纪燕然碑立一,威降铁勒箭传三。
待看异类齐归化,列作编氓圣泽覃。
这首诗《讨蕃》由清代诗人周绍祖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事迹的追忆与赞颂,以及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首联“野性难驯语未谙,兴师讨伐险途探”描绘了边疆地区原始野性的难以驯服,以及为了维护国家安定,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的艰难过程。这里的“险途探”不仅指地理上的艰险,也暗含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挑战。
颔联“卫青出塞方征北,诸葛平蛮又入南”引用了历史典故,分别指的是汉代名将卫青远征北方匈奴,以及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南蛮。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代英雄的事迹,表达了对英勇善战、为国效力精神的崇敬。
颈联“功纪燕然碑立一,威降铁勒箭传三”进一步赞扬了古代将领的功绩。燕然山碑是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后刻石记功的象征,而“威降铁勒箭传三”则可能是指某种具体的军事胜利或和平协议,通过箭矢的传递象征着和平与力量的结合。
尾联“待看异类齐归化,列作编氓圣泽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群体能够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圣明君主带来的恩泽。这体现了诗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向往和对和平共处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通过赞美古代英雄的事迹,表达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和平发展的强烈愿望。
我卜山中居,柴门林际开。
湖光并野色,一一入吾怀。
勿言此居好,殆与素心乖。
越鸟当北翔,夜夜思南栖。
蛟龙去窟宅,常怀蛰其泥。
此土固云乐,我事寡所谐。
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
时时沃以酒,吾驾亦忘回。
穷冬霜露下,谷风转凄其。
以今四运周,感兹百卉腓。
披榛归北圃,墟里故依依。
桑竹馀朽株,台榭有遗基。
野老相与至,嘲谐谈昔时。
谈罢辄引觞,陶然无所思。
纷纭世中事,寒暑相盛衰。
此理苟不胜,役役徒尔为。
既以适吾愿,何能忽去兹。
名花初发爱轻阴,翠袖红妆渐满林。
步入锦帷香径小,醉扶银烛画堂深。
妖饶喜识春风面,零落愁关夜雨心。
多幸凤皇池上客,为抽劳思写清吟。
河间王郎后王粲,文采风流发奇干。
十年挟策胄子学,博士先生此邻县。
登楼作赋少追骚,六代同风扫糜烂。
孰知王郎气骨高,声处箴官执□弹。
大朝陈署统乌府,三语从容五行雁。
案头可但抱成书,簪笔□□曾坐旦。
浙河以西风纪难,官寺狼残民久散。
定应敷奏一鸣汤,未数威棱三斗炭。
且令风裁徒事幕,三尺持平金石贯。
喜见清□出冰雪,又送文溪入秋汉。
南端文法重检详,架阁名官资主辩。
皂囊白简不敢咨,如守遗珠剑空盼。
九重关内急群言,天子英明在东观。
寄语西来王子渊,早颂贤臣职台谏。
谏章前一及东南,且为盐租发长叹。
《送王知事迁台架阁》【元·杨维桢】河间王郎后王粲,文采风流发奇干。十年挟策胄子学,博士先生此邻县。登楼作赋少追骚,六代同风扫糜烂。孰知王郎气骨高,声处箴官执□弹。大朝陈署统乌府,三语从容五行雁。案头可但抱成书,簪笔□□曾坐旦。浙河以西风纪难,官寺狼残民久散。定应敷奏一鸣汤,未数威棱三斗炭。且令风裁徒事幕,三尺持平金石贯。喜见清□出冰雪,又送文溪入秋汉。南端文法重检详,架阁名官资主辩。皂囊白简不敢咨,如守遗珠剑空盼。九重关内急群言,天子英明在东观。寄语西来王子渊,早颂贤臣职台谏。谏章前一及东南,且为盐租发长叹。
https://shici.929r.com/shici/RDeqfd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