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卜山中居,柴门林际开。
湖光并野色,一一入吾怀。
勿言此居好,殆与素心乖。
越鸟当北翔,夜夜思南栖。
蛟龙去窟宅,常怀蛰其泥。
此土固云乐,我事寡所谐。
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
时时沃以酒,吾驾亦忘回。
我卜山中居,柴门林际开。
湖光并野色,一一入吾怀。
勿言此居好,殆与素心乖。
越鸟当北翔,夜夜思南栖。
蛟龙去窟宅,常怀蛰其泥。
此土固云乐,我事寡所谐。
惟于酣醉中,归路了不迷。
时时沃以酒,吾驾亦忘回。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仿照陶渊明风格所作的《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人选择在山中隐居,柴门掩映在树林之间,湖光与田野景色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他强调这里的环境虽然优美,但与自己内心的追求略有不合,如同越鸟向往南方而非北方。诗人感到自己如同蛟龙离开水潭,虽有自由之感,却时常怀念过去的宁静生活。尽管如此,他发现唯有在醉酒中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不协调,归途也因酒而变得不再迷茫。诗人通过饮酒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复杂情感。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以及在现实中寻找解脱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