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
著意辩三才,列四象、五行化造。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八卦定,九宫通,功行十分到。
十分修炼,九转成芝草。
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
五年功满,四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
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
著意辩三才,列四象、五行化造。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八卦定,九宫通,功行十分到。
十分修炼,九转成芝草。
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
五年功满,四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
这首元代王哲的《心月照云溪·俗名蓦山溪》是一首道教修真主题的词作。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修道者追求长生与超脱的过程。"一身之内,二物成真宝",这里的"二物"可能指的是阴阳二气,象征着生命的根本。接下来的"三才"、"四象"、"五行"等概念,皆源自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观,代表天地人或金木水火土,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崇尚和理解。
"六贼门外,七魄莫狂游","六贼"通常指贪嗔痴疑慢见,是修行者需要克服的六种烦恼;"七魄"则指人的精神部分,要求保持清醒。"八卦定,九宫通"象征着运用智慧和法术打通内外,达到"功行十分到"的境地。
"十分修炼,九转成芝草","九转"是道教修炼中的重要概念,表示经过多次转化,达到仙丹般的境界。"八位上仙知,救七祖、远离六道",表达了修行成功后得到仙界庇佑,超脱轮回。
最后,"五大离凡尘,三清路,二童邀,抱一归蓬岛","五大"指五脏,"三清"是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二童"可能是仙童引路,"抱一"即合一于道,"蓬岛"则是仙境的象征。整首词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修道者追求天人合一、超脱尘世的理想。
畴昔来会稽,浮舟出江堤。
苍茫望津道,隐隐辟招提。
虚气发峻岭,疑有至人栖。
龙象兹拥卫,群木皆萋萋。
吾家浮屠老,早岁离烦迷。
持律破三业,悟道臻渊倪。
法网覆众生,一念绝町畦。
戒刀割大荤,水陆无象犀。
凡物有极势,固难叙阶梯。
兀然被衣裓,谁能判金泥。
六时宣法音,万生荷提携。
愚人本无识,有识自难稽。
如我解所说,安可议东西。
稽首送归驭,信美旧山蹊。
盛暑剧焚燎,深林称幽栖。
衰残不胜事,遂得休天倪。
重关人响绝,悯默与时违。
慨念百年乐,誓将老锄犁。
吾子造府戟,勤拳苦攀跻。
乃欲强访我,清言相与稽。
君方事轩冕,我乃乐山溪。
所向适殊途,安得问軏輗。
要我有所赋,将报锦与绨。
病思何足云,有愧测海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