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宦情,高兴寄云山。
农父相与邻,力田过年年。
撷蔬向前圃,垂缗傍深渊。
孰知沧溟波,倏焉变桑田。
怀彼陋巷人,未达在一间。
三径幸未荒,五柳罗门前。
孤松落晴云,茅屋生暖烟。
瀑布泻千尺,渺渺匡庐颠。
对之豁心目,逍遥有馀閒。
方寻点也乐,胸次何悠然。
我本无宦情,高兴寄云山。
农父相与邻,力田过年年。
撷蔬向前圃,垂缗傍深渊。
孰知沧溟波,倏焉变桑田。
怀彼陋巷人,未达在一间。
三径幸未荒,五柳罗门前。
孤松落晴云,茅屋生暖烟。
瀑布泻千尺,渺渺匡庐颠。
对之豁心目,逍遥有馀閒。
方寻点也乐,胸次何悠然。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归田园居六首(其一)》描绘了诗人放弃官场,寄情山水的生活。他以农夫为邻,勤劳耕作,自给自足,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他在前园采摘蔬菜,垂钓于深渊,享受大自然的宁静。然而,诗人深感沧海桑田的变化无常,感叹人生际遇的不确定性。他怀念那些未被名利所累的人,自家门前的三径虽未荒芜,门前还有五棵柳树,生活简朴而温馨。孤松、茅屋、暖烟以及瀑布飞泻的景象,都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逍遥自在。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孔子弟子颜回般的乐趣,心境悠然,超然物外。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
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
朝思除国雠,暮思除国雠。
计尽山河画,意穷草木筹。
智士日千虑,愚夫唯四愁。
何必在波涛,然后惊沈浮。
伯伦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出处各有时,众议徒啾啾。
眉毫霜细欲垂肩,自说初栖海岳年。
万壑烟霞秋后到,一林风雨夜深禅。
时翻贝叶添新藏,间插松枝护小泉。
好是清冬无外事,匡林斋罢向阳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