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绿杨城,萧槭白杨树。
枉学朝云忏六如,不伴端明住。
鸾背六铢衣,亸袖禁风露。
禅智山光一段云,是妾还家路。
生长绿杨城,萧槭白杨树。
枉学朝云忏六如,不伴端明住。
鸾背六铢衣,亸袖禁风露。
禅智山光一段云,是妾还家路。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色,以绿杨城和萧槭白杨为背景,展现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枉学朝云忏六如"一句,借用了佛教中的"六如"(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六种观念),暗示主人公试图通过佛教的教诲来排解内心的苦闷,但并未找到真正的解脱。"不伴端明住"则表达了她对无法与心爱之人共度生活的遗憾。
接下来的词句,"鸾背六铢衣,亸袖禁风露",形象地描绘了女子身着华丽的服饰,却在风露中显得孤独无助,暗示了她的贵族身份和生活的无奈。"禅智山光一段云",将自然景色与禅意相结合,既是女子对禅修的向往,也是她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思念,因为"是妾还家路",这云彩仿佛指引着她回家的方向。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象征,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感慨。樊增祥的词作,常以婉约细腻见长,这首《卜算子》(其一)也不例外。
因循海外客,乘春得归遂。
三月挂蒲帆,岂不竞便利。
海平若明镜,毛发纷可计。
已去毗舍城,澎湖到天际。
舟人笑语喧,金厦一瞬至。
北风横作恶,忽尔掀大地。
波涛起万峰,一落千丈势。
我艘如一叶,上下不自制。
舟子散发呼,坐客昏如醉。
呕吐苦万状,魂惊胆欲碎。
皆拚葬鱼腹,谁复谋生意!
我眠昧昏旦,屈伸拥一被。
渐觉狂风轻,山色横空翠。
不知地何许,且喜舟前峙。
舍舟竞奔岸,相聚如再世。
三日至潮州,喜极翻成涕。
方生独矫矫,颇有凌云气。
携手登江楼,村醪聊自媚。
群山拥翠鬟,一郡雄百雉。
上窥百粤关,下览韩江寺。
昌黎百代人,得失一时事。
昔时瘴疠乡,异日繁华地。
歌舞竞楼船,酡颜拥珠翠。
古今犹一息,江山更兴废。
有意访逐臣,无心问佳丽。
萧条木兰花,槛外发深思。
明灭乱离中,莽苍阳光晦。
何时众阴消,一奋金乌翅。
光烛大九州,斯文不终坠。
酒阑发清兴,狂笑恣一吷。
深忆贤主人,终始无相弃。
《三月朔日,自台湾放舟至澎湖,忽遇北风,舟南驶不可收,越两日夜达粤东之惠来,乃舍舟登陆,间道至潮州,偕方子步琛登江楼小饮,凭槛有作,寄颖斋观察》【清·姚莹】因循海外客,乘春得归遂。三月挂蒲帆,岂不竞便利。海平若明镜,毛发纷可计。已去毗舍城,澎湖到天际。舟人笑语喧,金厦一瞬至。北风横作恶,忽尔掀大地。波涛起万峰,一落千丈势。我艘如一叶,上下不自制。舟子散发呼,坐客昏如醉。呕吐苦万状,魂惊胆欲碎。皆拚葬鱼腹,谁复谋生意!我眠昧昏旦,屈伸拥一被。渐觉狂风轻,山色横空翠。不知地何许,且喜舟前峙。舍舟竞奔岸,相聚如再世。三日至潮州,喜极翻成涕。方生独矫矫,颇有凌云气。携手登江楼,村醪聊自媚。群山拥翠鬟,一郡雄百雉。上窥百粤关,下览韩江寺。昌黎百代人,得失一时事。昔时瘴疠乡,异日繁华地。歌舞竞楼船,酡颜拥珠翠。古今犹一息,江山更兴废。有意访逐臣,无心问佳丽。萧条木兰花,槛外发深思。明灭乱离中,莽苍阳光晦。何时众阴消,一奋金乌翅。光烛大九州,斯文不终坠。酒阑发清兴,狂笑恣一吷。深忆贤主人,终始无相弃。
https://shici.929r.com/shici/sKbW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