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雁荡山.宝冠寺》
《游雁荡山.宝冠寺》全文
宋 / 徐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寺基低且狭,半被石岩分。

水响常如雨,林寒忽聚云。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

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

(0)
注释
寺基:寺庙的基础部分。
石岩:巨大的岩石。
水响:流水的声音。
雨:比喻流水声。
林寒:寒冷的树林。
聚云:聚集云雾。
空房:空着的房间。
雁:大雁。
通荡:畅游或自由流动。
僧家:僧人的居所或僧团。
不云:未曾提及或描述。
翻译
寺庙的基地又低又窄,一半被岩石隔开。
流水声常常像下雨一样,树林里的寒气忽然聚集成云。
空荡的房间暂时有人住宿,半夜时分才听到大雁的叫声。
这个地方可以畅游,但僧人们却从未这样描述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游历雁荡山宝冠寺时所作,描绘了寺庙的独特环境和诗人所感。首句“寺基低且狭”,写出了寺庙坐落在地势低矮且狭窄的山石间,显得古朴而幽深。次句“半被石岩分”,进一步强调了山岩对寺宇的环绕,营造出一种险峻而静谧的氛围。

“水响常如雨”描绘了流水声仿佛持续不断的轻雨,增添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而“林寒忽聚云”则通过描绘树林在寒冷中聚拢云雾,展现了季节变换和山中气候的特点,给人以清冷之感。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两句,诗人寓情于景,夜晚住宿在空寂的房舍,听到雁鸣,更显孤独与静寂,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生命的律动。

最后,“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能够通达心灵,洗涤尘俗的理解,而“僧家却不云”则以反问的方式,暗示了僧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生活环境的禅意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宝冠寺的自然景观和禅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向往和领悟。

作者介绍

徐照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月波楼

下林百果春自花,屋藏汀阴泉著沙。

光风腻雪谁安惜,繁红密翠空欹斜。

爱君楼高出江上,百里江山开四向。

峻屏森耸远更寒,纹练萦回静犹浪。

孤潮夜卷西头来,海门推出冰崔嵬。

岂知星河遭映夺,只使鹳雀常惊猜。

此村风俗淳且鲁,接树移花今复古。

劝君种学化儿孙,不须拥妓呈歌舞。

(0)

永遇乐

桃李繁华,芰荷清净,景物相继。

霜后橙黄,雪中梅绽,迤逦春还至。

寻思天气,寒暄凉燠,各有一时乐地。

如何被、浮名牵役,此欢遂成抛弃。

如今醒也,扁舟短棹,更有篮舆胡倚。

到处为家,山肴社酒,野老为宾侣。

三杯之后,吴歌楚舞,忘却曳金穿履。

虽逢个、清朝贵客,也须共来一醉。

(0)

醉桃源

朱门映柳画帘垂。门前闻马嘶。主人新著绿袍归。

天恩下玉墀。凭翠袖,捻花枝。劝教人醉时。

请君听唱碧云词。倒倾金屈卮。

(0)

汤泉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

(0)

次韵王胜之咏雪

万户千门车马稀,行人却返鸟休飞。

玲珑剪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

素发联华惊老大,玉颜争好羡轻肥。

朝来已贺丰年瑞,更问田家果是非。

(0)

乐山堂

草堂有遗基,榛莽岁月久。

我来始经葺,挹翠开户牖。

群山供啸傲,万象皆奔走。

所以名乐山,欲企仁者寿。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