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基低且狭,半被石岩分。
水响常如雨,林寒忽聚云。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
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
寺基低且狭,半被石岩分。
水响常如雨,林寒忽聚云。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
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游历雁荡山宝冠寺时所作,描绘了寺庙的独特环境和诗人所感。首句“寺基低且狭”,写出了寺庙坐落在地势低矮且狭窄的山石间,显得古朴而幽深。次句“半被石岩分”,进一步强调了山岩对寺宇的环绕,营造出一种险峻而静谧的氛围。
“水响常如雨”描绘了流水声仿佛持续不断的轻雨,增添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而“林寒忽聚云”则通过描绘树林在寒冷中聚拢云雾,展现了季节变换和山中气候的特点,给人以清冷之感。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两句,诗人寓情于景,夜晚住宿在空寂的房舍,听到雁鸣,更显孤独与静寂,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和自然生命的律动。
最后,“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能够通达心灵,洗涤尘俗的理解,而“僧家却不云”则以反问的方式,暗示了僧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生活环境的禅意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荡山宝冠寺的自然景观和禅意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山水之间禅意生活的向往和领悟。
下林百果春自花,屋藏汀阴泉著沙。
光风腻雪谁安惜,繁红密翠空欹斜。
爱君楼高出江上,百里江山开四向。
峻屏森耸远更寒,纹练萦回静犹浪。
孤潮夜卷西头来,海门推出冰崔嵬。
岂知星河遭映夺,只使鹳雀常惊猜。
此村风俗淳且鲁,接树移花今复古。
劝君种学化儿孙,不须拥妓呈歌舞。
桃李繁华,芰荷清净,景物相继。
霜后橙黄,雪中梅绽,迤逦春还至。
寻思天气,寒暄凉燠,各有一时乐地。
如何被、浮名牵役,此欢遂成抛弃。
如今醒也,扁舟短棹,更有篮舆胡倚。
到处为家,山肴社酒,野老为宾侣。
三杯之后,吴歌楚舞,忘却曳金穿履。
虽逢个、清朝贵客,也须共来一醉。
万户千门车马稀,行人却返鸟休飞。
玲珑剪水空中堕,的皪装春树上归。
素发联华惊老大,玉颜争好羡轻肥。
朝来已贺丰年瑞,更问田家果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