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澹归上人》
《寄澹归上人》全文
明 / 陈子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谏草重焚入绀园,昙花初发掩黄门。

何能容易谈天下,祇学阿难白世尊。

南海潮音通瀑布,西泠花雨接风幡。

二樵青翠堪相问,明月依依九逝魂。

(0)
鉴赏

这首诗《寄澹归上人》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首联“谏草重焚入绀园,昙花初发掩黄门”,以“谏草”象征诗人内心的忠言与坚持,“绀园”则为佛教圣地,暗示诗人虽遭贬谪,仍心向佛法。“昙花初发掩黄门”则以昙花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比喻佛法的珍贵与短暂,同时也隐喻诗人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越。

颔联“何能容易谈天下,祇学阿难白世尊”,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大事的深刻思考,认为谈论天下并非易事,需要像阿难尊者一样深入理解佛法,以智慧洞察世间万象,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哲理的追求。

颈联“南海潮音通瀑布,西泠花雨接风幡”,运用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将佛法的教义与自然界的美好融为一体,南海潮音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广阔,瀑布则是力量与纯净的象征;西泠花雨则寓指佛法的滋润与生命的绽放,风幡则代表了佛法的指引与启示,整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氛围。

尾联“二樵青翠堪相问,明月依依九逝魂”,以“二樵”(古代两位著名的隐士)为引,借以表达诗人对高僧的敬仰与渴望交流的心愿,同时“明月依依九逝魂”则寓意诗人对高僧的怀念与对佛法永恒真理的追求,暗含着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僧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与对自然美的赞美,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陈子升
朝代:明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猜你喜欢

送祖叟随姚太史游京

为重一言诺,因轻千里心。

青门赠柳色,白首念桑阴。

旅迹蝇同附,乡书雁莫沉。

平生抱琴德,行矣惠知音。

(0)

夏日吴桥见访

逃暑掩柴关,清风喜乍攀。

噫歌出嵩洛,招隐入湖山。

离乱空凋鬓,穷愁为损颜。

梁王方好客,何事倦游还。

(0)

送陈水部还朝

奉使来金马,徵钱助水衡。

归程望阊阖,别酒饯昆明。

岁序看湘雁,春心报省莺。

因君问乡土,何日海波平。

(0)

邀李宪长同李侍御登海上浩然阁夕泛建阁赋诗者吴姜公龙也阁与诗皆无恙而姜为异物矣因次其韵继之以慨焉

高阁与云浮,平看洱水流。

相邀二嘉客,来泛一仙舟。

烽火堪愁思,烟波几浪游。

望乡因叹逝,陈迹已先秋。

(0)

荆州六咏送子约·其三明月峡

峡势环如月,清光挂碧峦。

猿应啼泪易,蟾似照离难。

江汉明河影,关山楚塞寒。

谁云千里共,曾是两乡看。

(0)

哭子安兄四首·其三

同枝怜四鸟,析羽在兹辰。

埋玉开前兆,探镮验后身。

奠刍南国士,留树越乡人。

无复池塘梦,空馀芳草春。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