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含众妙,意林凭象构。
况联吾子贤,端居类岩岫。
回回凌飙空,槭槭翳永昼。
飞槛纳浮阴,暗泉挹丹溜。
疑非王城栖,风物濯颖秀。
下寻丛荻尽,忽拓遥岑觏。
兀然坐忘客,万有俱色授。
讲解吾友于,瓦樽偶相就。
大地运一舟,弥缝无罅漏。
即此明远心,何殊食气寿。
灵境含众妙,意林凭象构。
况联吾子贤,端居类岩岫。
回回凌飙空,槭槭翳永昼。
飞槛纳浮阴,暗泉挹丹溜。
疑非王城栖,风物濯颖秀。
下寻丛荻尽,忽拓遥岑觏。
兀然坐忘客,万有俱色授。
讲解吾友于,瓦樽偶相就。
大地运一舟,弥缝无罅漏。
即此明远心,何殊食气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深邃的景象,仿佛进入了一个灵境,其中蕴含着众多微妙的意蕴。诗中将严居士比作岩岫,暗示他的高尚品格和宁静生活。诗人与严居士一同置身于清风拂面、光影斑驳的环境中,飞檐下的栏杆接纳了流动的阴凉,暗泉潺潺,增添了诗意。此处环境清新脱俗,不似王都尘嚣,而是如洗的风物,令人精神焕发。
诗中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的探寻,从近处的丛荻到远方的山峦,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与朋友相聚,品茗谈心,如同乘坐大地之舟,感受万物的和谐统一。这种心境的清明深远,犹如依靠食物滋养生命一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长久和智慧的滋养。
总的来说,袁昶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寓言般地传达了对自然、友情和内心修养的深刻理解,展现出清末文人士大夫的雅致情怀。
左披九顶云,右送大峨月。
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玻瓈濯锦遥相通,指麾大渡来朝宗。
川灵胥命各东去,我亦顺流呼短篷。
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
仍添诗客倚栏看,令与山川相映发。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
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晨炊维下岩,晚酌舣南浦。
波心照州榜,云脚响衙鼓。
前山如屏墙,得得正当户。
西江朝宗来,循屏复东去。
官曹倚岩栖,市井唤船渡。
瓦屋仄石磴,猿啼闹人语。
剔核杏馀酸,连枝茶剩苦。
穷乡固瘠薄,陋俗亦寒窭。
营营谋食艰,寂寂怀砖诉。
昔闻吏隐名,今识吏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