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宫仙子携黄云,挼之成屑来缤纷。
百和天香兔为捣,蟾蜍窃之从月奔。
色香假合成此树,天上香飘天下闻。
花神乞种到后土,蒙天一笑移其根。
知君腰有补月斤,斫取高枝扬远芬,留其剩者遗子孙。
蕊宫仙子携黄云,挼之成屑来缤纷。
百和天香兔为捣,蟾蜍窃之从月奔。
色香假合成此树,天上香飘天下闻。
花神乞种到后土,蒙天一笑移其根。
知君腰有补月斤,斫取高枝扬远芬,留其剩者遗子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崇清老椿和芳桂的赞美之情。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
“蕊宫仙子携黄云,挼之成屑来缤纷。”这里的“蕊宫仙子”是对神仙境界的描绘,通过仙子的动作将黄云变为细小如尘的香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和纯净事物的向往。
“百和天香兔为捣,蟾蜍窃之从月奔。”此句运用神话中的兔(月亮里面的玉兔)捣药和蟾蜍(指的是蟾蜍偷月的故事)的意象,使得诗歌更加具有仙境色彩,传达了对美好事物追求不懈的精神。
“色香假合成此树,天上香飘天下闻。”通过将色彩和香气结合在一起,构造了一棵神奇的树,象征着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其美妙与香气传遍天地。
“花神乞种到后土,蒙天一笑移其根。”这里的“花神”是对自然之美的拟人化表达,而“蒙天一笑移其根”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与顺应。
最后,“知君腰有补月斤,斫取高枝扬远芬,留其剩者遗子孙。”这几句是对崇清老椿和芳桂不朽传承的期待,通过“补月斤”这一神话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希望美好事物能够长久流传,成为后世子孙的宝贵财富。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他们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
弃我谓我远,求我谓我还。
我一尔则二,视此台上山。
山高上干天,独不照我颜。
无乃我自蔽,谁谓山则悭。
远望不见趾,近视不得鬟。
山实未始变,任子自择删。
北风吹南崖,山上秋叶斑。
道远又寒苦,皴裂辞难攀。
晴空卷朝云,照夜霜月弯。
强尔登此台,免尔超阓阛。
海上石桥馀折栋,大舶记君过铁瓮。
东行万里若乘空,老蜃长鲸应入鞚。
波摇风卷卧不起,免教髀肉鞍磨痛。
归来过我话艰苦,惊汗津津尚流汞。
海涯风物画成图,错落天吴兼紫凤。
至今想象隔人世,往往风涛吹昼梦。
长沙欲往厌飞楫,幸有千兵作迎送。
文章清逸世少比,科第峥嵘声自重。
远行屡屈众所叹,出祖谁攀车欲动。
明朝鼓角背王城,莫听单于吹晓弄。
尺书千里至,辍食手自开。
将卜东南居,故乡非所怀。
勿言湖山美,永与平生乖。
鸿雁秋南来,及春思故栖。
蛟龙乘风云,既雨反其泥。
兄弟通四海,叩门事虽谐。
直道竟三黜,去国终恐迷。
何如自卫反,阙里从参回。
平明坐曹黄昏归,终岁得闲惟有夜。
已邀明月出墙东,更遣清风扫庭下。
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江泻。
谁家高会吹参差,邻妇悲歌舂罢亚。
二年忧患今已过,一夜清光天所借。
西京诗句出苏李,南国风流数王谢。
已随孤棹去中原,肯顾新科求上舍。
读书本自比嵇锻,学剑要须问曹蔗。
清觞滟滟君莫违,佳句骎骎予已怕。
狂夫猖狂终累人,不返行遭亲党骂。
青山开四面,白水绕三禺。
野阔时闻籁,人闲旧据梧。
画船留上客,遗迹问田夫。
事少日常饮,才疏世未须。
决河初荐至,胜事偶相俱。
燕子卑无取,滕王远可模。
飞涛隐睥睨,落日丽浮图。
同舍新持节,专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驾,已放下淮舻。
试问登消暑,如何楚与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