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
历言五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
身厌远游安静默,术因多病更深长。
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
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
历言五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
身厌远游安静默,术因多病更深长。
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赠给一位名叫善正的医僧的作品。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善正僧医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首句“老怯江边瘴疠乡”,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身处环境恶劣的江边瘴疠之地,显示出他对健康状况的忧虑。接着,“城东时喜到公房”表达了诗人对善正僧医的亲近与依赖,每当身体不适,他都会前往僧人的居所寻求帮助。
“历言五藏如经眼”一句,通过比喻,形容善正僧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了解深入透彻,如同医生阅尽经书一般。诗人相信善正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欲去三彭自有方”,暗示僧医能够祛除病痛,消除病根。
“身厌远游安静默”表达诗人渴望远离疾病,追求内心的宁静,而善正的医术和静默的关怀恰好满足了他的需求。“术因多病更深长”进一步强调善正的医术因长期积累而更加精湛。
最后两句“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表明善正不仅医术高明,还具有深厚的佛教修养,曾在南公古道场修行,这使他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予诗人精神上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感受,赞扬了医僧善正的医术高超和高尚品德,体现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
喜金鱼乍绾,玉节更颁,功名都就。
归老田园,松菊浑如旧。
往日中元,恰逢初度,又小春时候。
天降长庚星,垂宝婺齐膺眉寿。
堪羡君家,满庭玉树,数枝丹桂,谁论谢窦。
牛刀试割,百里贤声骤。
片片白云,东去乡园,迢递频回首。
綵衣遥拜,两袖清风,一杯春酎。
离离寄生草,施彼南山松。
而我求婚媾,萑苕托飞蓬。
飞蓬易转荡,夫妇安得终。
结发不再期,弃我如飘风。
重闺咫尺间,君心邈千重。
彼美荆山璞,莹然白玉中。
良工不见剖,瓦砾相诟蒙。
君宁长弃捐,妾心守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