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八千里,离家十六年。
身馀片舌在,诗有万人传。
啸咏能终日,升沉莫问天。
独怜行乐处,不在五湖船。
去国八千里,离家十六年。
身馀片舌在,诗有万人传。
啸咏能终日,升沉莫问天。
独怜行乐处,不在五湖船。
这首诗《赠汪伯耳(其二)》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通过“去国八千里,离家十六年”这两句开篇,便将主人公远离故土、长期漂泊的孤独与艰辛描绘得淋漓尽致。接下来,“身馀片舌在,诗有万人传”,既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仍有才华得以流传,也暗含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随后,“啸咏能终日,升沉莫问天”,诗人以啸咏自娱,不问仕途的升降,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最后,“独怜行乐处,不在五湖船”,则点明了诗人对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生活的向往,不在物质的富足或官位的显赫,而在于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离乡背井、漂泊他乡的生活经历的描述,以及对自由、超脱和内心世界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哲学内涵。
三十年前战艺场,最荣今日共春堂。
恩沾醴宴花明席,诏锁文闱棘绕墙。
阅尽沙金知力健,坐阑宫烛觉宵长。
凤池老手夔龙望,蚤见华虫补舜裳。
地擅溪山美,乡称德义门。
衣冠先泽远,诗礼古风存。
瓜蔓绵相引,槐阴绿正繁。
傍岩开甲第,绕砌树芳荪。
叠嶂芙蓉峙,飞流玉练奔。
赭亭春秀茗,绩石夜闻猿。
萝幌摊书静,萍池洗墨浑。
钓游仍旧里,腾翥并天阍。
黄阁崇师保,中朝伟弟昆。
朝回珂满路,燕集醴盈尊。
遗范元无改,殊恩讵可论。
秪应传五桂,名比窦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