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华千载后,遗庙在南夷。
弦想薰风奏,庭思凤鸟仪。
断碑苔藓合,幽洞薜萝垂。
髣髴移仙驾,乘云度九疑。
重华千载后,遗庙在南夷。
弦想薰风奏,庭思凤鸟仪。
断碑苔藓合,幽洞薜萝垂。
髣髴移仙驾,乘云度九疑。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帝王虞舜庙宇的追忆与感慨。首句“重华千载后,遗庙在南夷”以“重华”暗指虞舜,表达了千年之后,虞舜庙宇依然屹立于南方边陲之地,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深远感和文化的传承感。
接着,“弦想薰风奏,庭思凤鸟仪”两句,通过想象中的音乐与庭院中仿佛凤凰的仪态,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象征着虞舜的美德与精神如同春风般温暖人心,又如凤凰般高洁。
“断碑苔藓合,幽洞薜萝垂”则转而描写庙宇周围的自然景象,断碑上长满了苔藓,幽深的洞穴里藤蔓垂挂,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也暗示了庙宇的古老与神秘。
最后,“髣髴移仙驾,乘云度九疑”以神话般的想象收尾,似乎在说虞舜驾着云雾,穿越至九嶷山,既是对虞舜神化的一种表达,也是对庙宇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崇高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虞山庙宇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虞舜美德的赞颂,展现了对中国古代帝王及文化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的思考。
平生爱山意,瞑目想奇崛。
东南号多山,万岭空峍屼。
不知垆锤工,铸此一尤物。
峰峦与天近,紫翠争日出。
何年飞三山,此事亦恍惚。
要欲移嵌岩,下作仙圣窟。
我愿从之游,飞升蜕尘骨。
山行尚悠悠,客意殊忽忽。
弱水不可渡,瘦马聊自兀。
落日回寸眸,飞鸟但灭没。
念昔全盛日,天子方祈年。
崆峒拟问道,桂馆延列仙。
葆真号上宫,柳色参云烟。
方池下见底,上映壶中天。
长安二三月,游女飞朱軿。
蹒跚步金堤,依约遗翠钿。
芙蕖倚红妆,弄影秋江边。
我亦时结客,曳杖相周旋。
不知客中人,有此稀世贤。
临老诵公诗,抚卷徒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