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山色碧崔嵬,暇日登临亦快哉。
佛阁高从云外现,禅房多近竹间开。
曾闻献果玄猿下,几见驮经白马来。
瞻望九重天咫尺,祥云五色护蓬莱。
鸡鸣山色碧崔嵬,暇日登临亦快哉。
佛阁高从云外现,禅房多近竹间开。
曾闻献果玄猿下,几见驮经白马来。
瞻望九重天咫尺,祥云五色护蓬莱。
这首诗描绘了鸡鸣山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以及对鸡鸣寺的崇敬之情。首句“鸡鸣山色碧崔嵬”以“碧”字点出山色之青翠,“崔嵬”则形容山势之高峻,开篇即营造出雄伟的自然景观。接着“暇日登临亦快哉”一句,表达了诗人闲暇时登山的愉悦心情。
“佛阁高从云外现,禅房多近竹间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鸡鸣寺的建筑特色,佛阁高耸入云,禅房则隐匿于竹林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氛围。诗人通过“云外现”和“竹间开”,不仅展现了建筑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曾闻献果玄猿下,几见驮经白马来”两句,运用了典故,玄猿献果和白马驮经,分别指佛教中的故事,前者出自《法华经》,后者出自《大智度论》,这里用来赞美鸡鸣寺的神圣与庄严。这两句通过历史传说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最后,“瞻望九重天咫尺,祥云五色护蓬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鸡鸣寺及其所在仙境般环境的向往与敬畏。诗人想象自己仿佛能接近天庭,被五彩祥云环绕,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鸡鸣山的自然之美与鸡鸣寺的宗教魅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和崇敬之情。
安乐窝中酒一樽,非唯养气又颐真。
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怀都是春。
何异君臣初际会,又同天地乍絪纭。
醺酣情味难名状,酝酿功夫莫指陈。
斟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寄经纶。
凤凰楼下逍遥客,郏鄏城中自在人。
高阁望时花似锦,小车行处草如茵。
卷舒万世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
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这般事业权衡别,振古英雄恐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