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风动地来。寻香空绕百千回。
错惊秋色上崔嵬。
谁识芗林三昧手,能令花落又花开。
返魂元学岭头梅。
九里香风动地来。寻香空绕百千回。
错惊秋色上崔嵬。
谁识芗林三昧手,能令花落又花开。
返魂元学岭头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庭圭的《浣溪沙(其二)次韵向芗林》。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园图。
“九里香风动地来”一句,以“九里”形容香风的远达,传递出一种自然而然、无可奈何的情怀。这里的“香风”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期待。
“寻香空绕百千回”则显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执着,尽管这种追求可能带有一丝无奈和空虚。这里的“空绕”用词巧妙,既表达了对美景的追逐,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错惊秋色上崔嵬”一句,通过“错惊”的用词,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突然发现和内心的震撼。“崔嵬”形容秋色的高远和层次分明,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邃。
“谁识芗林三昧手,能令花落又花开”则是对一位能够掌握自然规律、甚至可以控制花开花落之人的赞美。这里的“芗林”应指的是词中提及的人物,而“三昧手”则暗示了这位人物对于自然界有一种超凡脱俗的能力。
最后,“返魂元学岭头梅”一句,通过“返魂”二字,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感。“岭头梅”不仅是景物描写,也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脱俗。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日香风、秋色变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于掌握自然之人能力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馀粟。
不采一株桑,箱中有馀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馀,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