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龙沙逐虏还,夜驱驼马入燕关。
城头残月谁横笛,吹落梅花雪满山。
飞将龙沙逐虏还,夜驱驼马入燕关。
城头残月谁横笛,吹落梅花雪满山。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塞上曲(其三)》描绘了一幅边塞归来的生动画面。"飞将龙沙逐虏还",开篇以英勇的飞将军的形象,展现了边塞将领凯旋而归的壮丽场景,他们在沙漠中追逐敌虏,显示出战争的紧张与胜利的豪情。"夜驱驼马入燕关"进一步描绘了归来队伍在夜晚赶路的情景,骆驼和马匹疾驰,穿越燕山关隘,显示出归途的艰辛与急切。
后两句"城头残月谁横笛,吹落梅花雪满山"则转向了抒情与写景。城头的冷月映照着归人的身影,伴随着悠扬的笛声,这笛声仿佛具有魔力,吹落了如梅花般的雪花,飘洒满山,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巧妙地将笛声与冬日景象结合,寓情于景,表达了边塞将士们胜利后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动态的战争场面和静态的月下笛声,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多元面貌,既有战争的英勇,也有归家的温情,体现了谢榛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