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雁影分飞骤,匆匆又催归棹。
画里看山,溪边得句,此去秋光应好。离多会少。
将怨雨愁云,做成怀抱。
小住为佳,北堂双鬓已垂老。刀环归计尚杳。
对花开姊妹,离梦频绕。
集号联珠,诗工咏絮,料理浮名须早。牵衣未了。
但泪湿罗襟,我心如捣。蓦地回头,夕阳迷古道。
一行雁影分飞骤,匆匆又催归棹。
画里看山,溪边得句,此去秋光应好。离多会少。
将怨雨愁云,做成怀抱。
小住为佳,北堂双鬓已垂老。刀环归计尚杳。
对花开姊妹,离梦频绕。
集号联珠,诗工咏絮,料理浮名须早。牵衣未了。
但泪湿罗襟,我心如捣。蓦地回头,夕阳迷古道。
这首《台城路·送女兄归平洛》是清代词人谈印梅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忧虑。
开篇“一行雁影分飞骤”,以雁阵南迁的景象象征着离别的急促与不可逆转,雁行的分飞预示着即将的分别。紧接着“匆匆又催归棹”一句,点明了送别的紧迫性,归棹的催促暗示着时间的紧迫与不舍之情。
“画里看山,溪边得句”两句,通过想象中的山水美景与即兴的诗句创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接下来“此去秋光应好”一句,预祝对方旅途中的景色宜人,暗含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离多会少”四字,直接点出了离别与相聚的稀少,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与无奈。“将怨雨愁云,做成怀抱”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时内心的沉重与哀愁,仿佛所有的忧郁都凝聚在心头。
“小住为佳,北堂双鬓已垂老”两句,既是对暂时停留的建议,也暗含了对年华易逝、父母老去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复杂。
“刀环归计尚杳”一句,表达了对归期未定的担忧与期待,刀环的意象在此处象征着归家的希望,但希望似乎还遥不可及。
“对花开姊妹,离梦频绕”两句,通过与姐妹相聚时的欢乐场景与别后的相思之梦,展现了离别后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集号联珠,诗工咏絮,料理浮名须早”几句,既是对对方才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建议,希望她能早些处理好世俗事务,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与追求。
“料理浮名须早”一句,提醒了在繁忙的生活中要把握自己的内心追求,不要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
最后,“牵衣未了,但泪湿罗襟,我心如捣”表达了送别时的不舍与泪水,以及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而“蓦地回头,夕阳迷古道”则以夕阳下的古道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氛围,加深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郁铜江边柳压城,郁铜江上啼暮莺。
绿波碧草伤心色,何事春风欲送行。
奉君离觞君不御,罢酒为君赋长句。
忆君早岁起三城,海内争传朱季名。
龙蛇落低古不过,锦绣出口人皆惊。
紫陌探春驱马去,红妆扶醉踏花行。
竹下时时偕逸侣,蓬门日日走公卿。
自从蹶足红尘道,流落空山卧烟草。
问君生事复何如,虹冈草堂何浩浩。
丈夫生世不逢时,穷途寥落皆如斯。
为虎为鼠非由我,呼马呼牛但听之。
吴江楚水明当发,万里风波从此越。
愿君到处但看云,惟有青山容傲骨。
黄金初作屋,乌鹊正填桥。
香车宛转月中发,欲行不行白马骄。
花衢柳市銮声到,玉轴金镳度芳草。
鹤驭才离月殿中,鸾舆初下瑶池道。
仙郎相见笑颜开,同携玉手步兰阶。
已展锦茵迎凤舄,更将罗袂拂金钗。
帘前侍女纷如玉,手把琼箫理新曲。
一声吹入碧云端,天上凤皇飞相逐。
须臾碧月下瑶台,鸳鸯栖向掌中杯。
茱萸翠带为君解,芙蓉绣帐为君开。
玉搔落枕闻娇语,金笼夜半调鹦鹉。
明珰琼佩寂无声,洞房深锁桃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