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自锦封归宁过宝岩寺》
《春日自锦封归宁过宝岩寺》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曲槛横桥尽落梅,春风草木自承恩。

一身初逐断鸿去,百里犹馀残烧痕。

回首锦溪花柳市,那如山寺水云村。

鸣驺喜色知多少,白发双亲笑倚门。

(0)
翻译
曲栏横桥边的梅花已凋零,春风中草木沐浴着恩泽。
我独自一人追寻离群的孤雁远去,沿途还能看到百里之外残留的火痕。
回望那繁华的锦溪花柳街市,哪里比得过山寺中的宁静水云之村。
马车夫的欢快表情难以估量,因为双亲在家门口笑着迎接我满头白发归来。
注释
曲槛:弯曲的栏杆。
横桥:横跨的桥梁。
落梅:凋谢的梅花。
承恩:接受恩惠。
一身:独自一人。
断鸿:离群的孤雁。
残烧痕:火灾后的痕迹。
锦溪:美丽的溪流。
花柳市:繁花似锦的市场。
山寺:山中的寺庙。
水云村:水边云雾缭绕的村庄。
鸣驺:驾车的马夫。
喜色:欢喜的表情。
白发双亲:年迈的父母。
倚门:倚靠在门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诗人在回忆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与情感。开篇“曲槛横桥尽落梅”,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孤傲与清高的情怀。接着,“春风草木自承恩”表明大自然万物生长的同时,也承受着春天温暖阳光的恩赐。

“一身初逐断鸿去,百里犹馀残烧痕”,则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回忆与感慨。诗人用“断鸿”比喻远行的孤独,又以“残烧痕”隐喻过去留下的印记和伤痛,表达了对往事的深沉怀念。

“回首锦溪花柳市,那如山寺水云村”,通过景物的描绘,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里不仅有繁华的市集,也有幽静的山寺与流水,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

“鸣驺喜色知多少,白发双亲笑倚门”,则是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的温馨。鸣驺,即家鸡,是平凡而又充满生机的象征。诗人通过对家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活力的喜悦之情。而“白发双亲笑倚门”则是对家庭之爱的一种温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于家庭和谐、岁月静好的深切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温馨的世界。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蟋蟀·其一

白发秋来又几茎,萍蓬湖海困平生。

三更窗外芭蕉影,九月床头蟋蟀声。

(0)

两山间

自予营北渚,数至两山间。

临路爱山好,出山愁路难。

山花如水净,山鸟与云闲。

我欲抛山去,山仍劝我还。

祗应身后冢,亦是眼中山。

且复依山住,归鞍未可攀。

(0)

立秋

星光如月映长空,惊起愁眠夜向中。

残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鸣叶是西风。

(0)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0)

赠郑十八贲

温温士君子,令我怀抱尽。

灵芝冠众芳,安得阙亲近。

遭乱意不归,窜身迹非隐。

细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谨。

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卑飞欲何待,捷径应未忍。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

羁离交屈宋,牢落值颜闵。

水路迷畏途,药饵驻修轸。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步趾咏唐虞,追随饭葵堇。

数杯资好事,异味烦县尹。

心虽在朝谒,力与愿矛盾。

抱病排金门,衰容岂为敏。

(0)

佐还山后寄三首·其二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佗日爱,正想滑流匙。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