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同文轨,大道无回曲。
琐兮远游子,岐路自相逐。
岐路多荆榛,翳翳迷人目。
彳亍尚多艰,伤哉千里足。
谓尔尔不信,覆谓予言渎。
俛仰多所怀,谁能事休复。
歌我鹿鸣诗,聊以慰幽独。
四海同文轨,大道无回曲。
琐兮远游子,岐路自相逐。
岐路多荆榛,翳翳迷人目。
彳亍尚多艰,伤哉千里足。
谓尔尔不信,覆谓予言渎。
俛仰多所怀,谁能事休复。
歌我鹿鸣诗,聊以慰幽独。
这首明代诗人黄淮的《杂诗九首(其九)》描绘了四海之内文化统一,大道直行的景象,但也暗示了旅人面对歧路时的困惑与艰辛。"琐兮远游子,岐路自相逐",形象地刻画了游子在众多岔路口迷失方向的情景,"岐路多荆榛,翳翳迷人目"进一步渲染了道路的艰难和视野的受限。
"彳亍尚多艰,伤哉千里足"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同情,他们步履维艰,长途跋涉。接下来的诗句"谓尔尔不信,覆谓予言渎",像是在劝诫或自述,指出有些人不相信这些困境,认为诗人的描述过于轻率。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唱起《鹿鸣诗》,以此来安慰那些孤独的远行者,表达出对他们的理解和关怀。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