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三》
《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六首·其三》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青春径去不小住,天迥游丝增眼寒。

想见手提大千界,翛然身现一毛端。

若存情见智山隔,但断攀缘业海乾。

面目分明今日是,敢将枣柏荐盘餐。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佛法的虔诚追求。首句“青春径去不小住”,诗人感叹青春易逝,生命短暂,如同行径一般匆匆而过,无法停留。接着“天迥游丝增眼寒”一句,通过视觉意象,描绘出天空中飘荡的游丝,给人以孤独和寒冷之感,暗喻人生的漂泊与寂寞。

“想见手提大千界,翛然身现一毛端”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的广阔视野以及对自身存在状态的超脱理解。想象自己能够提携整个大千世界,同时又能在细微之处显现自我,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若存情见智山隔,但断攀缘业海乾”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情感、智慧与现实障碍的理解。认为情感与智慧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智山),但只有斩断一切欲望与执着(攀缘),才能使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业海乾)。

最后,“面目分明今日是,敢将枣柏荐盘餐”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准备食物来比喻,强调了当下即是修行的时刻,不必等待未来或过去,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日常活动中,也能体现对佛法的实践与敬重。诗人通过这一形象,鼓励读者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能保持对佛法的虔诚与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与隐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情感、智慧以及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下生活实践佛法的倡导。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白云寺

寂寞白云寺,当门好鸟鸣。

日高山雾薄,风定树烟横。

岩底闻人语,墙头落涧声。

飞仙渺难即,何处学长生。

(0)

暮秋病起·其一

年来多病少欢愉,离得绳床若梦苏。

理鬓漫将尘镜拂,添香犹倩小鬟扶。

懒收红叶题银管,爱折黄花插玉壶。

惆怅寒窗风雨夜,书帏照影一镫孤。

(0)

怀直侯

思君不得见,见此夕阳寒。

生小多奇志,成人有泪弹。

多情因自爱,万苦博心安。

悟透沧桑事,人间一别难。

(0)

春晴

云漾晴光水漾波,閒中得句景中哦。

读书岁月何常永,啼鸟园林渐觉和。

人有奇贫尘事少,诗无险体性情多。

盘桓半亩成幽赏,每送黄昏日影过。

(0)

夏日城东泛舟归来有作

卅年不到城东去,云水空濛接远天。

野岸新蜩鸣偶尔,山门枯木尚依然。

已非昔日僧迎客,犹记当初柳系船。

一路薰风吹酒醒,重城西望隔苍烟。

(0)

夜行翠微山麓遂宿龙泉庵

篮舆一径入云深,两两明镫过树林。

吹面不嫌山气冷,满天星斗压春岑。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