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祀甘泉。金支飏,翠旄旋。雨师后,风伯前。
鼓钟管吹,声何填骈。东达扶桑,南逮于阗。
西径流沙,北讫祈连。天出景星,地产醴泉。
报庆成,致精虔。肃雍哉,怆以严。
五帝三皇,享亿万斯年。
上之回,祀甘泉。金支飏,翠旄旋。雨师后,风伯前。
鼓钟管吹,声何填骈。东达扶桑,南逮于阗。
西径流沙,北讫祈连。天出景星,地产醴泉。
报庆成,致精虔。肃雍哉,怆以严。
五帝三皇,享亿万斯年。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宏大场面和庄严气氛。开篇“上之回,祀甘泉”点明了祭祀地点,甘泉山是古代重要的祭祀场所之一。接着,“金支飏,翠旄旋”描绘了祭祀时使用的金枝和翠色的旄节随风飘扬、旋转的景象,充满了仪式感。
“雨师后,风伯前”则展现了祭祀队伍中神灵的排列顺序,雨师在后,风伯在前,体现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随后的“鼓钟管吹,声何填骈”描述了祭祀过程中音乐的盛大与热烈,鼓声、钟声、管乐交织在一起,充满节奏感和震撼力。
“东达扶桑,南逮于阗。西径流沙,北讫祈连”四句,通过地理方位的描述,展现了祭祀活动覆盖的广阔地域,从东方的日出之地扶桑,到南方的边疆于阗,再到西方的沙漠流沙,直至北方的祁连山脉,象征着对天地四方的敬仰与祈求。
“天出景星,地产醴泉”则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赞美,景星的出现预示着吉祥,醴泉的涌出象征着水源的丰富,这些都是祭祀活动中祈求丰收和祥瑞的象征。
“报庆成,致精虔”表明了祭祀的目的在于庆祝丰收、表达虔诚的心意。“肃雍哉,怆以严”则强调了祭祀过程中的庄重与肃穆,既有肃穆的氛围,也有内心的感动。
最后,“五帝三皇,享亿万斯年”表达了对古代圣君的崇敬,希望他们能够享受长久的尊荣与安宁,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壮观与神圣,以及人们对自然、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与美好祝愿。
雪霁燕关,有吴客将归,越吟萧索。
池塘草色,梦入君家康乐。
偶携书剑,逐寒烟、壮游河朔。
从市中,狗屠击筑,相看酒垆酬酢。千里春风垂橐。
叹秦川公子,梁园栖泊。长门价贱,谁识临邛摇落。
仲宣憔悴,赋登楼、仗凭春屩。
且作达,放歌湖海,莫问人情云薄。
疏灯薄暮。又一声归雁。飞来平楚。
门掩东风,尘生宝箧,流年惊暗度。
綵线慵拈,烛花频剪,旧怨新愁漫空数。
卓氏孤吟,班姬团扇,无奈情耽误。
王孙玉勒知何处。把三生誓约,翻云覆雨。
去矣朱颜渐非故。零乱飞蓬,恼煞窗前,莺啼春树。
梦罢关山,酒醒残月,极目凄凉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