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静帘垂,落花满地莺无语。乱愁如许。
不共春归去。伫望天涯,一带云连树。人何处。
相思难诉。分付风前絮。
昼静帘垂,落花满地莺无语。乱愁如许。
不共春归去。伫望天涯,一带云连树。人何处。
相思难诉。分付风前絮。
这首《点绛唇·春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首句“昼静帘垂,落花满地莺无语”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白天的寂静与窗帘的垂落,映衬着满地的落花,连黄莺也仿佛因这氛围而沉默。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接着,“乱愁如许。不共春归去”两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绪。面对春天的离去,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更迭,更是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可能与之相伴的美好事物一同远去的无奈与哀愁。
“伫望天涯,一带云连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主人公站在某处,眺望着远方,天边的云与远处的树相连,既是一种视觉上的延伸,也是内心思绪的投射。这里的“天涯”并非实指,而是象征着遥远的距离,可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或是对某种理想、追求的向往。
最后,“人何处。相思难诉。分付风前絮”将情感推向高潮。在这样的场景下,主人公的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只能寄托于随风飘扬的柳絮。柳絮在这里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情感的载体,它随风飘散,象征着主人公的情感无法直接传达给对方,只能任其随风飘荡,最终消失在无尽的空间中。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春逝、离别、思念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
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
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
至险可悸慄,至怪可骇丧。
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
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
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
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大盘小盘堆明珠,海估眩目迷精粗。
斗量入贡由掇拾,未必一一疵颣无。
不贡亦自有光价,此等固知鱼目殊。
许生怀文颇所似,暂抑安用频增吁。
倚门老母应日望,霜前稻熟舂红稃。
归来烂炊多酿酒,洗荡幽愤倾盆盂。
九卿有命不愁晚,朱邑当年是啬夫。
名果出西州,霜前竞以收。
老嫌冰熨齿,渴爱蜜过喉。
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
仙桃无此比,不畏小儿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