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佛也无,魔也无,今朝五月五,何用钉桃符。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佛也无,魔也无,今朝五月五,何用钉桃符。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可湘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眼若不睡,诸梦自除",意指心灵如若保持清醒,就不会被各种梦境所困扰。"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强调内心若无分别之心,万物皆视为同一,体现了佛教中"无分别智"的观念。"佛也无,魔也无",进一步阐述了佛与魔并非对立,而是心念所生的幻象。最后,诗人以端午节的习俗"钉桃符"为引,表达出超越世俗节日仪式,回归内心宁静的主题,即"今朝五月五,何用钉桃符",暗示真正的平安来自内心的觉悟,而非外在的祈福。整体上,这首诗富有哲理,引导读者体悟禅宗的空性与平等观。
欢场多少忆,难忘得、舞艳与歌香。
记云影细沉,脂檀微辨,风丝轻贴,绛白相将。
曾赊取、酒城天不晓,词阵字俱双。
末利露胎,凉过晚髻,夫容霞缬,水剪秋眶。
而今抛弃也,廿年里、尽教着意郎当。
那更个人无赖,逗起愁肠。
正金钗已溜,花无管束,锦栏欲褪,月有平章。
又是弥天恨绪,大费商量。
何来周昉,偷出深闺一罅。
除绣帖针床儿女事,都阁起、莫侵笔架。
月冷花慵春漏永,冷落煞、一枝低亚。
雏婢狡、香泉夜灌,特地闺中消暇。兜荅。
月尖露重,寒侵罗袜。
便把酒酹花花不语,应叹息、有人佻达。
荡子不归还独守,是谁道、春宵无价。
画图上、人间多少伤心,作风流话。
飘风驰电,看过了、千古英雄成败。
汉殿唐宫徒长就,无数烟荆露薤。
金碗人间,玉鱼葬地,转眼堪惊怪。
凭高舒望,教人愁思难耐。
今日遥想风流,是谁能不朽,英英犹在。
扬马邹枚笔如椽,留得光芒万代。
世界虚空须知消,不得酒城诗砦。
龙泉知我,物华应射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