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
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
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
至险可悸慄,至怪可骇丧。
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
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
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
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
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
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
至险可悸慄,至怪可骇丧。
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
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
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
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天台李令庭芝》,通过对天台山奇特景致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李令庭芝前往任职的期许和对自然奇观的赞叹。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天台山峰峦起伏、云雾缭绕、泉瀑倒置的奇异景象,如“石桥弯长弓”、“云雷反在下”等句,形象地刻画了山势的险峻和神秘。
诗人通过“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描述山势变化莫测,而“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则传达出山中的深邃与广阔。同时,提及白道猷“平步入青嶂”的典故,暗寓友人此行的平静与淡然,以及他高尚的志向,“去为六百石”象征着李令庭芝的清廉和责任感。
最后,诗人鼓励友人“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希望他能借此机会增长见识,体验更多的奇风异俗。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是对天台山的赞美,也是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含蓄深沉的特点。
眉山苏老泉,廿七始奋发。
晚得孟子书,疑义心与折。
一朝振文名,名公亟称绝。
怀中挟二雏,飞鸣向天阙。
何况方盛年,及兹更超脱。
譬彼春空云,徐开吐明月。
心灵岂厌迟,闷极闻偏悦。
但愿式如金,试彼磨针铁。
庶几亢吾宗,免教堕阀阅。
昨年君自乡园至,雪夜对谈如梦寐。
送君此日玉河西,杨柳丝丝黄鸟啼。
人生踪迹安可常,且向燕市倾离觞。
狂风吹我乡心去,树绕关河愁更长。
愁亦不足道,别亦不足惜。
看君肮脏非凡姿,腰间宝剑蛟龙饰。
人生富贵等惊尘,世上机关徒刻棘。
请看锦绣庙中牺,何似飘飖云外翼。
去矣风烟难重陈,得失何须挂胸臆。
浮山道人冰雪颜,白日挥麈来人寰。
梦中曾寄相寻处,生绡一幅图秋山。
燕越迢迢离别久,别后新诗料千首。
暂脱荷衣愧尔閒,碧桃花发相思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