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上古一真人,容若春华敷。
忧乐通四时,动止常于于。
登高靡为栗,入水不能濡。
问之胡能尔,涵神同太虚。
下士晚闻道,山中来结庐。
苫茅蔽风雨,斩荆揉为枢。
委形寄虚榻,阖户动旬余。
寒梅倚清艳,素心自如如。
情知无因触,悠然返其初。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抱一庐绎志》描绘了一位上古真人形象,他容貌如春天盛开的花朵,心境淡泊,与自然和谐共处。无论四季更迭,他的忧乐始终如一,登高不惧寒,入水不畏湿,仿佛与天地同体。对于晚识大道的凡夫俗子,他选择在山中筑庐,简朴生活,以茅草遮风挡雨,荆棘为材筑屋。他将自己的身心寄托在虚无的榻上,闭门独处,长达十数日。尽管寒梅傲立,他的内心依然保持纯净,明白外界无扰,最终安然回归最初的宁静。整首诗赞美了人与自然的合一,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相识十五年,未有今日谈。
沉沉千丈绠,窈窈太古潭。
灵关乍掣锁,宝藏初抽函。
为于万亿秭,出此一二三。
戢戢骑无数,津津饴正甘。
天驱远色冥,日堕西晖酣。
言归浣垢泽,少俟收炎惔。
凉风转右桷,好月来东庵。
听君十日语,饫我平生贪。
毫釐得细数,窾隙容周谙。
万象斗维北,八方车指南。
明明绳尺陈,皎皎星月参。
外物复何有,此欢诚可耽。
愿推轻财心,慷慨倾籯甔。
自古珍斯日,留机与世窥。
不因冬有至,谁识道之涯。
一点阳初动,千山木未知。
此时俄已复,端的更由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