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
哀乐万端成画缋,江山太半入炉锤。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
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衰时。
少年心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
哀乐万端成画缋,江山太半入炉锤。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
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衰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觏的作品,名为《览余尧辅诗因成七言四韵》。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和创作的深刻体会。
"少年心苦向毛锥,老大生涯只有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年轻时就投入全部热情于文学创作之中,而到了晚年,除了诗歌外,别无他物可留恋。这反映出诗人对文学的执着和投入,以及生活中的孤独与寂寞。
"哀乐万端成画缋,江山太半入炉锤。"
这里的“哀乐”指的是悲伤的情感,而“万端成画缋”则形象地比喻了这种情感纠葛复杂,如同织物上的精细花纹。"江山太半入炉锤"则是说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深沉变迁,宛如金石在火炉中被锻炼。
"格如平易人多爱,意到幽深鬼未知。"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的创作风格是平实而不做作,同时也表达了人们普遍喜爱这种风格,但只有达到内心深处的作品,才能超越世俗的理解,触及灵魂深处。
"白发尚新才不尽,几时吟兴是衰时。"
诗人即使到了老年(“白发”),其创作激情依然如故(“才不尽”),但每一次文思泉涌,都仿佛是在与时间的消逝做抗争(“几时吟兴是衰时”)。
整首诗展示了李觏对文学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人生、创作和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通过这四句,读者可以窥见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不学刘更生,黄金铸上方。
不学房次律,身事问颍阳。
王烈亦何人,叔夜未可量。
独见神山开,遽餐石髓香。
至道尚听莹,粗才终蹶张。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苦誓指黄壤,要言刻青琅。
蓬莱在何许,弱水空相望。
且当从嵇、阮,聊复数山、王。
达人友四海,曲士守一疆。
慎勿使形谍,儿童惊夜光。
退之仙人也,游戏于斯文。
谈笑出奇伟,鼓舞南海神。
顷者三韩使,几为蛟鳄吞。
归来筑祠宇,要使百贾奔。
我欲迁其庙,下数浮空群。
移书竟不从,信非磊落人。
公胡为拳拳,系此空中云。
作诗颂其美,何异刻剑痕。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