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携厨馔访烟萝,一路薰风飏绮罗。
遗老昔曾称菩萨,名园今已属头陀。
梦中蝴蝶迷人惯,世外莺花奉佛多。
日暮归来钟磬寂,榕阴竹影共婆娑。
谁携厨馔访烟萝,一路薰风飏绮罗。
遗老昔曾称菩萨,名园今已属头陀。
梦中蝴蝶迷人惯,世外莺花奉佛多。
日暮归来钟磬寂,榕阴竹影共婆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寺庙景象。首句“谁携厨馔访烟萝”,以疑问的方式引入,仿佛在问是谁带着美味佳肴来探望这隐秘的山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气氛。次句“一路薰风飏绮罗”则通过轻柔的微风和华丽的衣裳,暗示了来访者身份的高贵以及环境的优雅。
第三句“遗老昔曾称菩萨”,点明了寺庙的历史背景,曾经的显赫人物可能已经不在,只剩下寺中的僧人被称为“菩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第四句“名园今已属头陀”进一步强调了寺庙如今的寂寥,昔日的名园如今归于僧侣们的修行生活。
第五句“梦中蝴蝶迷人惯”,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梦幻感,同时也暗含了对佛法空幻的理解。第六句“世外莺花奉佛多”,则描绘了寺内宁静与世隔绝的生活,僧人们在花鸟声中修行,体现了佛教的超脱与宁静。
最后一句“日暮归来钟磬寂,榕阴竹影共婆娑”,以傍晚时分寺庙的宁静结束全诗,钟磬声消逝,只有榕树和竹影在风中摇曳,形成一幅禅意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法华寺的风貌,展现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和诗人对禅意世界的感悟。
江西绝顶插晴空,此地山名偶自同。
唤起西窗十年梦,一樽何处酹诗翁。
粤从太极生两仪,大明生东月生西。
煌煌两日照今古,一昼一夜分主之。
人具阴阳中造化,亦系日月之所舍。
在日为命月为身,所主各随其昼夜。
此数定不差毫毛,惜哉庸术其传讹。
谈命以日不及月,日本昱昼如夜何。
甘石不作今已矣,星学之精其能几。
掌中日月分旦昏,独有黄生精算尔。
黄生算到毫杪处,吉凶定如鼓应桴。
奇哉此术真神秘,世人不知反为异。
俗流何可轻与谈,吾有颍滨月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