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钟声一听闻,林梢落月乱纷纷。
忽来眼底诗无数,颇念高人与细分。
高下钟声一听闻,林梢落月乱纷纷。
忽来眼底诗无数,颇念高人与细分。
这首宋朝赵蕃的《夜作绝句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而诗意的画面。首句“高下钟声一听闻”,以钟声起笔,暗示了时间已晚,诗人身处宁静的环境中,听到远处高低起伏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深远的氛围。
次句“林梢落月乱纷纷”,通过描绘林梢间零星散落的月光,形象地表现出月色朦胧,落叶纷飞的秋意,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寂寥之感。
最后两句“忽来眼底诗无数,颇念高人与细分”,诗人被眼前的景象触发了无尽的诗意,仿佛无数诗句涌现眼前。同时,他怀念那些能深入剖析生活细节的高雅之人,表达了对文艺交流的向往和对知识深邃的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展现了夜晚的静美与诗人内心的触动,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和对学问之人的敬仰。
碧云高,黄叶卷。霜冷小庭院。
闻说芙蓉,隔岸已开遍。最怜写入西风,美人清怨。
暗惊觉、流光催换。慢留恋。
试看无语盈盈,露湿绛罗软。
渺渺馀怀,天际绿波远。恍疑兰桨归来,醉红零乱。
正一片、暮江秋晚。
似花似雪浑无绪。过眼韶光,者般滋味。
数点霏微,画檐飘尽向何许。
断肠堪寄,更莫问、章台路。
便折得长条,已不是、旧时眉妩。迟暮。
望天涯漠漠,忍见乱红无数。
池塘梦醒,倩莺儿、唤他重诉。却又被晓风吹去。
更凄冷、一天烟雨。算只有灞桥,几曲绾愁千缕。
甚时到。看楼外春深,莺花正闹。
奈一丝牵处,蜂蝶鬓云绕。
平分北地胭脂色,定比江南好。
倩东风、暗入疏窗,篆烟徐袅。千里绿杨道。
恨树也无情,重关遮了。咫尺红墙,如隔玉山杳。
嬉春响屧村村遍,曾忆帘栊悄。
付周郎、唱彻芳游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