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两河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óuqiūyuánshānguānzhēngrénhuí
táng / yángyuán

liǎngzhànwànfāngqīngyuánshàngjūnhuíshíjiùyíng
wàngyúnqiūsāijìng

shèdiāolínshuǐwǎntiānqíng
shùxiánfēnyuǎnjiāxiāngpèijīng

shèngdàizhǐmiàolüèzhūhóugèngchángzhēng

注释
两河:指黄河和渭河地区。
战罢:战争结束后。
万方:各方,各地。
识:辨认。
立马:骑马站立。
秋塞:秋季边塞。
临水:靠近水面。
晴:晴朗。
戍闲:战后士兵无战事。
部伍:部队。
分岐路:各自分散回家。
旆旌:旗帜。
圣代:太平盛世。
止戈:停止战争。
庙略:庙堂上的谋略,指国家政策。
更长征:再次进行长途征战。
翻译
战争结束后的两河流域一片安宁,军队返回原野辨认旧营地。
骑马站立,秋日边塞宁静,夕阳下,我在河边射雕,天气晴朗。
士兵们在战后闲暇,各自踏上归途,远方家乡只能寄托于旗帜的飘扬。
在和平盛世,不再需要战争策略,诸侯们也不再长途跋涉征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役结束后的宁静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终结和平安的期盼。

"两河战罢万方清"一句,以宏伟的笔触勾勒出战争结束后大地重归于宁静的画面。"原上军回识旧营"则透露出一种怀旧之情,仿佛在说诗人站在原野上,看着返回的军队,心中涌起对往昔战场的记忆。

接下来的"立马望云秋塞静"和"射雕临水晚天晴"两句,更是将这种宁静与和平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在秋日的边塞之上,静静地驻足远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射雕临水,更添几分闲适自得之情。

"戍闲部伍分岐路"一句,则是诗人对远方戍守军队的思念,他们在遥远的地方,分散在不同的道路上。"地远家乡寄旆旌"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寄送信物(旆旌),以此传递对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圣代止戈资庙略,诸侯不复更长征"则是对和平年代的赞颂。在一个圣明的时代里,战争已经成为过去,诸侯也不再需要进行漫长而艰难的征战。这既是诗人对于现实政治环境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和平与宁静的景象,以及对家乡和战争结束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和赞美。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桐城书事

丹明翠腻走峰峦,独坐茅庐咏硕宽。

石触溪声喧夜枕,云分树影落朝盘。

浮屠鼎立频经乱,编户星稀渐得安。

北峡关开人马过,不闻刁斗击霜寒。

(0)

烟波亭

檐头斜日挂亭亭,下俯珠宫紫贝庭。

江汉苍茫春望远,乡关迢递暮愁醒。

晴霏淡淡浮汀树,澄碧粼粼浸石屏。

未信渔舟能领此,白鸥万里整霜翎。

(0)

寿诗

天地结成龙虎气,庙堂倚作栋梁材。

军民远近欢声动,吴楚东南寿域开。

大将风行威万垒,老人星现近三台。

年年好景逢秋九,黄菊香中捧玉杯。

(0)

送铁元起监归州

川口通衢熊绎城,儿童竹马走相迎。

三巴草树春浮动,万舸风涛雨荡平。

晚市炊烟连白帝,晓山旭日射红旌。

政成当入兰台选,熟路霜蹄上玉京。

(0)

谢公池

镜天彻底见纤毫,昔日诗翁注砚槽。

老虎跑开山顶脉,蛰龙送出地中膏。

药篱护碧藏星汉,茶鼎分香煮雪涛。

遥对澄江净如练,我来漱石亦清高。

(0)

探梅

东君消息乍来时,访问江头慰所思。

踏雪且行新霁路,向阳应有半开枝。

遥知暖意回苔干,惊喜寒香度竹篱。

又恐重来花烂漫,细看蓓蕾最相宜。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