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其一》
《九里松图为马侍御作·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三天嘉树俨成行,下接枌榆即故乡。

远势不随双涧尽,层阴并落二峰长。

叶栖金掌仙人露,干挺乌台御史霜。

孔雀东飞烦再顾,欲从威凤托清光。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九里松图的壮丽景象,以松树为载体,寓含深意。首句“三天嘉树俨成行”,以“俨”字描绘松树排列整齐,仿佛是天庭之上的佳木,展现出松树的庄重与高雅。接着,“下接枌榆即故乡”,将松树与枌榆相连,暗示松树不仅是眼前的景致,也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家乡象征。

“远势不随双涧尽,层阴并落二峰长”,这两句通过对比双涧的尽头与松树的层阴,以及二峰的延伸,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超越自然限制的精神。松树不仅在视觉上延伸至远方,更在精神上超越了有限的界限,象征着永恒与不朽。

“叶栖金掌仙人露,干挺乌台御史霜”,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叶栖金掌,意味着松叶如同仙人的手,承载着珍贵的露水,既体现了松树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干挺乌台,以松树的枝干比作御史的刚正不阿,象征着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精神。

最后,“孔雀东飞烦再顾,欲从威凤托清光”,以孔雀东飞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孔雀作为高贵的象征,再次回顾松树,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松树一样,成为引领时代风向的标志,寄托着对高尚人格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九里松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送黄文叔侍郎赴三山

某信人心即大道,先圣遗言兹可考。

心之精神是谓圣,诏告昭昭复皓皓。

如何后学尚滋疑,职由起意而支离。

自此滥觞至滔襄,毋惑怀玉不自知。

何思何虑心思灵,不识不知洞光明。

意萌微动雪沾水,泯然无际澄且清。

侍郎日用所自有,总是本原非左右。

举而措之于三山,的然民仰如父母。

鉴明水止烛丝釐,变化云为奇复奇。

斯妙可言不可思,矧可倾耳而听之。

然而皋禹尚兢业,不作好恶生枝叶。

圣贤相与告戒尚有斯,某也何敢不于侍郎之前献此诗。

(0)

嘉泰昭阳大渊献筑室董孝君祠之西下有湖焉某曰溪以董君慈孝而得名县又以是名则是湖宜亦以慈名作诗曰·其三

惜也天然一段奇,如何万古罕人知。

只今山色连深翠,孔子明言是孝慈。

(0)

南天竺花

花发朱明雨后天,结成红颗更轻圆。

人间热恼谁医得,正要清香净业缘。

(0)

郎官岩

碧玉莫遮千嶂石,黄金难买一溪云。

歌钟沸地徒誇盛,争似松风竟夕闻。

(0)

惜花

舍南舍北飞花急,故故随风拂画屏。

落日梦回伤别离,少年心在惜娉婷。

醉骑宛马穿金谷,笑听吴娃唱后庭。

转首繁华不可见,黄鹂空解语丁宁。

(0)

商妇吟

妾本良家子,嫁作商人妇。

荡子去不归,幽闺长独守。

平生松柏心,岁晚柯叶茂。

飘絮乱因风,肯若道傍柳。

朝来寻侄娣,典衣换春酒。

邮签访水程,去问夫健否。

白面谁家郎,下马清溪口。

却立不肯前,邀妾相先后。

宁知天壤间,贵贱从其偶。

妾身虽同涂,妾心终不负。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