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癸丑村居杂诗·其二》
《癸丑村居杂诗·其二》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坐卧高楼万户低,山屏阑楯两相齐。

眼前尘障开除尽,暮雨朝烟入品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坐卧高楼万户低”,以高楼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开阔。高楼似乎成为了观察外界的窗口,而“万户低”则暗示了四周的平房或山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景观,营造出一种既高远又贴近生活的氛围。

次句“山屏阑楯两相齐”,将山比作屏风,形象地描绘了山峦环绕的景象。这里的“阑楯”指的是栏杆,与山屏相对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两相齐,意味着山与栏杆在视觉上达到了某种平衡,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美的追求。

第三句“眼前尘障开除尽”,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豁达。尘障在这里象征着世俗的烦恼和束缚,通过“开除尽”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摆脱了外界纷扰,心灵得到了净化的过程。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

最后一句“暮雨朝烟入品题”,将自然界的气象变化融入诗中,赋予了诗歌动态美。暮雨朝烟,既是时间的流转,也是情感的起伏。入品题,意味着这些自然景象被诗人的心灵所接纳,成为其审美体验的一部分。这句话不仅描绘了乡村日出日落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景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十月廿三日夜梦节盦师来长春寓一小园中往谒语次涕泗横集呜咽而醒纪之以诗

闻说高轩驻小园,急趋相见意难温。

欲言石阙仍衔口,苦恋修门应怆魂。

家国万端偿一泪,君臣孤注博沉冤。

他年史笔谁能谅,丰镐遗黎倘有存。

(0)

牵牛花·其九

相看动是隔年期,立尽银河欲没时。

不负九秋风露冷,弥天幽怨一花持。

(0)

独夜

独夜群动息,廓然何所思。

奠楹馀穆若,望葛只凄其。

幽草夕阳恋,寒花秋露滋。

报恩无日短,何敢惜衰迟。

(0)

立之山居养疴寄赠·其一

一丘一壑养生主,听松听水逍遥游。

本来无病维摩诘,长惯单栖许散愁。

世上荣名仇晚节,山中风物媚清秋。

高寒夜夜月明好,与子相期最上头。

(0)

九日焦山登高同公渚作寄君适庐山

穿上烟萝拾堕樵,连江寒籁起萧萧。

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

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

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

(0)

焦山纪游杂诗·其二

遗笔椒山胆气粗,缀题院体益阳书。

丈夫未死谁能料,留取他年说二胡。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