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
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
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
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黄花约,终难据。
曾未肯,清园住。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
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
又争知、寂寞白头吟,寒机素。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刘将孙所作,名为《满江红·其一》。诗中采用了建安时期林碧山的韵脚,体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和对传统文学的尊重。
首句“正好花时,忽办得、匆匆来去”描绘出春天花开美好的时节,却被突如其来的忙碌所打扰,这种急促的情感流露,显示了诗人对生活节奏的不满。
接着,“道一往无情,却又别颦愁妩”表达了一种悲凉与无奈,似乎在叙述着某种感情的断裂与失落。这里的“一往无情”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而“别颦愁妩”则是对现实中无法挽回的哀愁。
第三句“四海云鬟高样髻,长思红袖□分路”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意境,诗人心中的思念如同浩瀚的大海,难以言表。这里的“云鬟高样髻”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比喻,而“长思红袖□分路”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情深的回忆和无法忘怀的情感。
以下几句“怪近来、不怨客毡寒,婵娟误。黄花约,终难据。曾未肯,清园住。”表达了对现实冷漠的哀叹,以及对于往昔美好时光无法再次拥有的一种无奈与悲伤。
最后,“只昼思夜梦,浅斟低诉。莲子擘开谁在薏,徐娘一笑来何暮。”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在白天思考、晚上做梦中寻找着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而“莲子擘开”等意象,则是对往昔情深的一种怀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感情的深刻体会,以及他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无奈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