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连陇树,红日下溪榆。
毡帐三千里,蜂屯十万夫。
鲁刍肥厩马,汉粟遗城狐。
虎韔空涵月,犀渠半网蛛。
游军声勃崒,巡徼语咙胡。
柳脆藩篱薄,桑乾堑垒孤。
突炎将及燕,逋尾又侵乌。
曲引梅花落,谣闻小麦枯。
将军金騕袅,轻侠绣蝥弧。
十二营田利,知谁上此图。
黄云连陇树,红日下溪榆。
毡帐三千里,蜂屯十万夫。
鲁刍肥厩马,汉粟遗城狐。
虎韔空涵月,犀渠半网蛛。
游军声勃崒,巡徼语咙胡。
柳脆藩篱薄,桑乾堑垒孤。
突炎将及燕,逋尾又侵乌。
曲引梅花落,谣闻小麦枯。
将军金騕袅,轻侠绣蝥弧。
十二营田利,知谁上此图。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的景象。开篇两句“黄云连陇树,红日下溪榆”描绘出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壮丽,黄色的云层连绵于遥远的陇山之上,而红色的阳光洒落在溪流旁的榆树之下。接下来“毡帐三千里,蜂屯十万夫”则展现了军营的辽阔与兵力的强大。
诗中还穿插着对当地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鲁刍肥厩马,汉粟遗城狐”中的“鲁刍”指的是良好的草场,“汉粟”则是古代对汉朝边疆地区的称呼,这两句表明了军队在丰饶之地屯兵。
随后的“虎韔空涵月,犀渠半网蛛”中,“虎韔”形容军器的坚固,“犀渠”则是指水中的回旋之处,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战争的紧张气氛。紧接着“游军声勃崒,巡徼语咙胡”展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声音和边塞地区的人们对外来者的疑虑。
后半首诗继续描述边塞之地的荒凉,如“柳脆藩篱薄,桑乾堑垒孤”中的“柳脆”形容树木的脆弱,“桑乾”则是指干枯无水的桑林,这两句传达了边疆环境的艰苦。
接下来的“突炎将及燕,逋尾又侵乌”表明战争的紧迫和军事行动的扩展。而“曲引梅花落,谣闻小麦枯”则是对战争影响下的自然景象与农作物生长状况的描绘。
最后,“将军金騕袅,轻侠绣蝥弧”中“将军”指的是统领军队的将领,“金騕袅”形容其威武的装束,这两句通过对将军外观的描述,强调了其权威与尊贵。全诗以“十二营田利,知谁上此图”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战争背后经济利益和权力斗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军事、自然景象以及战争影响下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边疆地区战争氛围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战争与人生、天地间关系的哲理思考。
南雪一尺馀,兹事岂常有。
直恐春气融,不忍加以帚。
我友隔十里,无人共觞酒。
披衣坐短篷,吟苦千呵手。
疾风穿帘幕,阴雾低窗牖。
思君欲乘兴,奈此衣见肘。
吾生为已疏,未即学耕耦。
要令天下肥,自以一身后。
三登今告祥,此意亦云偶。
端能歌丰年,击壤和田叟。
三年北馔饱膻荤,佳蔬颇忆南州味。
地菜方为九夏珍,天花忽从五台至。
崔侯胸中散千卷,金瓯名相传云裔。
爱山亦如谢康乐,得此携归岂容易。
应怜使馆久寂寥,分饷明明见深意。
堆槃初见瑶草瘦,鸣齿稍觉琼枝脆。
树鸡湿烂惭扣门,桑蛾青黄谩趋市。
赤城菌子立万钉,今日因君不知贵。
乖龙耳仅兔一割,沙门业巳通三世。
偃戈息民未有术,虽复加餐秖增愧。
云山去此纵不远,口腹何容更相累。
报君此诗永为好,捧腹一笑万事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