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塘春暖草初生,绿遍江干万里程。
彷佛西堂来梦寐,分明南浦带离情。
晴连碧汉看无异,翠落苍波染不成。
吟得惠连诗句好,秋风台畔寄难兄。
柳塘春暖草初生,绿遍江干万里程。
彷佛西堂来梦寐,分明南浦带离情。
晴连碧汉看无异,翠落苍波染不成。
吟得惠连诗句好,秋风台畔寄难兄。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塘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生机与离别的哀愁。首句“柳塘春暖草初生”,以“春暖”点出季节,以“草初生”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意盎然。接着,“绿遍江干万里程”,进一步扩展视野,将绿色蔓延至更远的地方,营造出广阔而深邃的画面感。
“彷佛西堂来梦寐,分明南浦带离情。”这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联想,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自然景色相融合,仿佛在梦中回到了西堂,又分明感受到了南浦的离别之情,细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晴连碧汉看无异,翠落苍波染不成。”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晴空与碧水的和谐之美,即使在晴朗的天空下,碧水也与天空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而翠绿的草色落在苍茫的水面,却无法完全染上,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纯净与独特。
最后,“吟得惠连诗句好,秋风台畔寄难兄。”诗人以惠连(南朝宋诗人)自比,表达了自己创作的诗句如同惠连般美好,并在秋风台畔寄托给远方的兄弟,既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柳塘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明末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金马诏何晚,茂陵居近修。
客来云雨散,鸟下梧桐秋。
迥汉衔天阙,遥泉响御沟。
坐看凉月上,为子一淹留。
幽人在何处,松桧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知处安期生。
沐浴溪水暖,新衣礼仙名。
脱屐入静堂,绕像随礼行。
碧纱笼寒灯,长幡缀金铃。
林下听法人,起坐枯叶声。
启奏修律仪,天曙山鸟鸣。
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持斋候撞钟,玉函散宝经。
焚香开卷时,照耀金室明。
投简石洞深,称过上帝灵。
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
春宵凝丽思,闲坐开南围。
郢客弹白雪,纷纶发金徽。
散从天上至,集向琼台飞。
弦上凝飒飒,虚中想霏霏。
通幽鬼神骇,合道精鉴稀。
变态风更入,含情月初归。
方知阮太守,一听识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