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飘飘葛履轻,登临聊此拟蓬瀛。
重阳节似春光好,三载官如秋气清。
海雾长年迷谷口,山风尽日捲涛声。
水仙一操真高绝,无复移情客姓成。
野服飘飘葛履轻,登临聊此拟蓬瀛。
重阳节似春光好,三载官如秋气清。
海雾长年迷谷口,山风尽日捲涛声。
水仙一操真高绝,无复移情客姓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玉麟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登临打鼓山的景象与感受。首句“野服飘飘葛履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穿着朴素的野外服饰,脚踏轻便的葛制鞋履,在山间自由行走的情景,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
“登临聊此拟蓬瀛”一句,借用了蓬莱仙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重阳节似春光好,三载官如秋气清”两句,对比了重阳节的明媚与秋天的清爽,将节日的欢愉与官场的清廉相提并论,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海雾长年迷谷口,山风尽日捲涛声”描绘了海边山谷的景象,海雾缭绕,山风呼啸,涛声不绝,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与思考。
“水仙一操真高绝,无复移情客姓成”最后两句,以水仙为喻,赞扬其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保持自我本色的决心,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是谁调护,岁寒枝、都把苍苔封了。
茅舍疏篱江上路,清夜月高山小。
摸索应知,曹刘沈谢,何况霜天晓。
芬芳一世,料君长被花恼。
惆怅立马行人,一枝最爱,竹外横斜好。
我向东邻曾醉里,唤起诗家二老。
拄杖而今,婆娑雪里,又识商山皓。
请君置酒,看渠与我倾倒。
昔与徐使君,共赏钱塘春。
爱此小天竺,时来中圣人。
松如迁客老,酒似使君醇。
系舟藤城下,弄月镡江滨。
江月夜夜好,云山朝朝新。
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
我子乃散材,有如木轮囷。
二老白接䍦,两郎乌角巾。
醉卧松下石,扶归江上津。
浮桥半没水,揭此碧鳞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