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远意境的诗,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开篇“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立即设定了一种离群索居、超然物外的情怀。庐山作为道教名山,常与仙境、清净联系在一起,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一句,通过与神仙相遇的情节,传递出一种对长生不老、超越凡尘的向往。陆道士在这里代表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而诗人对于这位“千岁人”的认知,也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随后的“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顾与怀念。虎溪作为苏轼曾经游历之地,这里的“已埃尘”暗示了时光易逝,人事难免沧桑。
接着,“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一句,通过对佚老堂的提及,再次引出了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主题。佚老堂作为古代名士聚会之地,这里被诗人用来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则是对个人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表达。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醉心诗词以及自由个性的执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超逸脱俗的生活态度,更透露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蕉叶千层心却少,煮蟹难教肠热。
你做车儿,做了方轮,这样机关空设。
雨多便把晴忘却,伊不肯心边添血。
风筝断、半空飞去,料难重结。新着鞋儿休撇。
也巴到初三,暂时心悦。
一带垂杨,日夜添丝,丝动便遭摧折。
胸前小镜手三翻,曾猜着团团明月。
花隔院,谁晓这些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