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二》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0)
注释
我:诗人自己。
庐山:名山。
孤飞云:孤独飘飞的云。
陆道士:道士名。
千岁人:长寿之人。
当时友:昔日的朋友。
虎溪:地名。
埃尘:尘土,指旧迹。
佚老堂:古老的堂屋。
几世孙:后代子孙。
五字诗:五言诗。
漉酒巾:漉酒的头巾,古代用来过滤酒液。
小靖节:对诗人的一种尊称,像陶渊明那样。
葛天民:自比上古时代无拘无束的百姓。
翻译
我从庐山而来,目光追随着孤独飘飞的云彩。
在路上遇见了陆姓道士,听说他已有千年寿龄。
试着询问当年的朋友,虎溪边的旧迹已蒙尘烟尘。
听说佚老堂还在,不知那是多少代后的子孙。
他能写出五言诗,还戴着漉酒的头巾。
人们称他为小靖节,他自己则自称为葛天之民。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远意境的诗,诗人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开篇“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立即设定了一种离群索居、超然物外的情怀。庐山作为道教名山,常与仙境、清净联系在一起,这里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高度。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一句,通过与神仙相遇的情节,传递出一种对长生不老、超越凡尘的向往。陆道士在这里代表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而诗人对于这位“千岁人”的认知,也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随后的“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顾与怀念。虎溪作为苏轼曾经游历之地,这里的“已埃尘”暗示了时光易逝,人事难免沧桑。

接着,“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一句,通过对佚老堂的提及,再次引出了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主题。佚老堂作为古代名士聚会之地,这里被诗人用来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则是对个人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的一种表达。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醉心诗词以及自由个性的执着。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超逸脱俗的生活态度,更透露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经德寿宫遗址

废苑民侵久,故迹理当微。

凤础埋将隐,鸳瓦坠应飞。

辇池逢折佩,薙草得遗玑。

西陵亦如此,神游何处归。

(0)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

高高亭耸紫霄端,借榻高眠廛市间。

轮奂重新无俗□,何如来此伴云闲。

(0)

鬲溪梅令.赋得卧房阶下插鱼竿

帘前绿水映云屏。自盈盈。敲得银针独向、画栏凭。

粉郎归未曾。粉郎空有许多情。未均匀。

好似帘钩偏重、帐钩轻。鱼钩只几分。

(0)

减字木兰花.村落

柴门傍岸。白板双桥连曲断。水涨花溪。

一夜东风没钓矶。渔童叉髻。待攀细柳穿双鲤。

细柳条条。拖得黄鹂拂板桥。

(0)

伊川令.为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洛神图

采珠拾翠纷来往。罗袜轻盈样。何处通辞波上。

肠断东阿才子,一赋千秋悲怆。

针神原是魏宫人,重拈出、洛灵小像。

(0)

花心动.怨词用谢无逸韵·其二

蕉叶千层心却少,煮蟹难教肠热。

你做车儿,做了方轮,这样机关空设。

雨多便把晴忘却,伊不肯心边添血。

风筝断、半空飞去,料难重结。新着鞋儿休撇。

也巴到初三,暂时心悦。

一带垂杨,日夜添丝,丝动便遭摧折。

胸前小镜手三翻,曾猜着团团明月。

花隔院,谁晓这些根节。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