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近海势斗,中流孤岛分。
化城若浮出,钟梵空中闻。
真僧何方来,于兹巢白云。
鱼龙虎法界,日月栖山门。
而我泛梗踪,偶因涤嚣纷。
真源杳莫测,积气长氤氲。
一洒甘露言,便觉苏焦焚。
栖身恍圆镜,永绝诸漏音。
江近海势斗,中流孤岛分。
化城若浮出,钟梵空中闻。
真僧何方来,于兹巢白云。
鱼龙虎法界,日月栖山门。
而我泛梗踪,偶因涤嚣纷。
真源杳莫测,积气长氤氲。
一洒甘露言,便觉苏焦焚。
栖身恍圆镜,永绝诸漏音。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登金山寺》描绘了江海交汇处的壮丽景象,以及寺庙的独特风貌。首句“江近海势斗,中流孤岛分”展现了江水与海洋的激荡和江中岛屿的孤立,富有动态感。接着,“化城若浮出,钟梵空中闻”运用比喻,将寺庙比作从江面升起的化城,钟声悠扬,空灵回荡。
诗人对僧侣的赞美融入其中:“真僧何方来,于兹巢白云”,暗示了僧人的超凡脱俗,仿佛栖息在白云之间。接下来的诗句“鱼龙虎法界,日月栖山门”进一步描绘了佛法无边,日月映照下的山门显得庄严肃穆。
诗人以自我为视角,表达出随波逐流的意象:“而我泛梗踪,偶因涤嚣纷”,流露出洗涤尘世烦恼的心境。他感叹自然与佛法的深邃:“真源杳莫测,积气长氤氲”,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敬畏和探索。
最后,诗人通过“一洒甘露言,便觉苏焦焚”表达出听闻佛法如甘露般滋润心灵,能消除烦恼,如同烈火遇甘霖得以熄灭。结尾“栖身恍圆镜,永绝诸漏音”则以圆镜比喻心境清明,远离尘世杂音,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山寺的环境和氛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和追求。
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
可惜宛转莺,好音与佗人。
昔年此气味,还走曲江滨。
逢著韩退之,结交方殷勤。
蜀客骨目高,聪辩剑戟新。
如何昨日欢,今日见无因。
英奇一谢世,视听一为尘。
谁言老泪短,泪短沾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