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隔修埼,蔼蔼松林长。
但见白云外,高峰明夕阳。
小桥隔修埼,蔼蔼松林长。
但见白云外,高峰明夕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山水画卷。首句“小桥隔修埼”,以“小桥”作为视觉焦点,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而“修埼”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辽阔与静谧。接着,“蔼蔼松林长”一句,通过“松林”的茂盛和“蔼蔼”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和谐的自然景观,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呼吸。
“但见白云外,高峰明夕阳”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视线引向远方,白云与高峰相映成趣,夕阳的余晖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里的“明”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明亮,也暗示了山峰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挺拔,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宁静生活的哲学思考。每一句都充满了意境美,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凉风吹庭树,天地何萧索。
玄蝉寂不鸣,群鸟飞相失。
寒气日以至,谁能无家室?
驱车望江介,道路焉可述。
河济无安流,原野皆荡潏。
稷黍宁复遗,草木但蒙密。
虎豹无时号,蛇龙多夜出。
对此不能言,怀人易成疾。
贱子久在野,低头事躬耕。
堂堂贤宰辅,胡为知姓名。
许辞庠序责,复假宾师称。
仰既惭简书,俯仍愧舆评。
公馆良宴会,文雅有馀清。
粲粲珠玉质,嗈嗈鸾凤声。
深意脩绠汲,雄辩四筵惊。
我衰但多感,一出宁非轻。
白日照天碧,耿耿梅花明。
城南有归路,西山能送迎。
江南有丘壑,我生良独閒。
秋风二三友,朅来游兹山。
山深不见寺,但见飞泉寒。
蛇行两山挟,天风鸣佩环。
青烟从何来,堕我前林端。
未知有径否,钟磬犹未残。
长歌万谷应,仰见数峰攒。
纡馀缘涧入,侧步寒云关。
豁然得空旷,聊复解破颜。
殿静藓花润,松危鹤声乾。
僧宝炯数珠,相我般礡观。
大开双白眼,应接几青鬟。
徘徊日已晚,人间行路难。
猛虎蔽丛薄,潜蛟漱风湍。
振衣出山去,大啸惊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