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
此诗描绘了焦山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诗人深沉的情感交织。首联“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以“砥柱”比喻焦山在长江中的独特地位,仿佛是中流砥柱,阻挡着北来的汹涌波涛,而“海门对势两峰青”则描绘出两座山峰并峙于江面,如同海门相对,气势磅礴,色彩鲜明。
颔联“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进一步渲染了焦山的神秘与幽静。鹤归于深邃的山洞,留下一片清冷的雾气;龙卷过江面,带起树木与岩石的腥味,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颈联“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渴望。诗人想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访这隐秘之地,但感叹自己长久以来未能实现隐居的愿望,流露出一丝遗憾和向往。
尾联“坡翁纶老之何处?西日荒寒照野亭”以苏轼(坡翁)为例,引出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思考。诗人询问苏轼晚年归隐之地在哪里,同时通过“西日荒寒照野亭”这一景象,暗示了对当前环境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文人生活状态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焦山的自然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历史文人生活的追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