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洗方清为有尘,无尘因洗更清新。
香山谩说工纤艳,错把梨花比太真。
已洗方清为有尘,无尘因洗更清新。
香山谩说工纤艳,错把梨花比太真。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比喻,巧妙地表达了对梅花独特美的赞赏。首句“已洗方清为有尘,无尘因洗更清新”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洗”和“尘”的关系隐喻事物的净化与提升过程。这里的“清”不仅指梅花本身的纯净与高洁,也暗含着通过外界的“洗”(如自然风霜或时间的洗礼)使其更加凸显出其内在的品质与美丽。而“无尘因洗更清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过程的必要性和效果,即经过“洗”之后,原本可能被掩盖的美得以显现,且更加鲜明。
接下来的两句“香山谩说工纤艳,错把梨花比太真”,则通过引用典故和对比,深化了主题。这里提到的“香山”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以描绘细腻、艳丽的景物著称。然而,诗人指出这种风格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景物,尤其是梅花。他认为将梅花比作梨花(太真,梨花的别名),是一种错误的比喻,因为梨花虽然美丽,但无法完全捕捉到梅花独有的气质和韵味。梅花在严寒中绽放,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是梨花所不具备的。因此,诗人认为,用梨花来比拟梅花,是对梅花之美的误解和低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艺术表达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美学的批判性思考。
卫侯不易得,余病汝知之。
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
平生感意气,少小爱文辞。
河海由来合,风云若有期。
形容劳宇宙,质朴谢轩墀。
自古幽人泣,留年壮士悲。
水烟通径草,秋露接园葵。
入邑豺狼斗,伤弓鸟雀饥。
白头供宴语,乌几伴栖迟。
交态遭轻薄,今朝豁所思。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
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
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
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