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遗草尽成编,太液池头万炬烟。
天上六丁元下取,人间一字不轻传。
先朝故事非今日,内苑清游亦胜缘。
却上广寒云雾里,禁城东指是文渊。
史家遗草尽成编,太液池头万炬烟。
天上六丁元下取,人间一字不轻传。
先朝故事非今日,内苑清游亦胜缘。
却上广寒云雾里,禁城东指是文渊。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西苑焚藁纪事》。诗中描绘了西苑焚毁古籍的场景,以及对历史与文化的深沉感慨。
首联“史家遗草尽成编,太液池头万炬烟”,开篇即以“太液池”这一皇家园林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太液池,作为古代皇家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权力与文化并存的辉煌。然而,“万炬烟”三字,却在绚烂的灯火之后,透露出一股悲凉之意,暗示着一场浩大的焚书事件即将上演。
颔联“天上六丁元下取,人间一字不轻传”,进一步揭示了这场焚书行动的神秘与不可逆性。六丁,神话传说中的神将,此处借指执行任务的神秘力量。诗人通过这一奇特的设定,表达了对古籍被毁灭的痛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珍贵与不可轻易传播的特性。
颈联“先朝故事非今日,内苑清游亦胜缘”,转而反思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先朝的故事已不再属于今日,昔日的清游之乐也成为了往昔的回忆。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更蕴含了对文化传承断裂的忧虑。
尾联“却上广寒云雾里,禁城东指是文渊”,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诗人似乎在广寒宫的云雾中寻找知识的源泉,而“禁城东指是文渊”则指向了保存知识的文渊阁,暗含着对知识保存与传承的渴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苑焚书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切关注和对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个个如钱,丝丝似发,雨馀益增幽景。
小园春去,双扉昼掩,落红初凝。槛外银塘如镜。
有无数、翠钿相映。
遍闲阶、那更松根月澹,草际露冷。春永。
雨绣金铺,霜黏玉础,画帘人静。
长信宫闲,华清院废,数点萤影。最喜萧然三径。
装点个紫稠绿净。止许那、白鹤幽踪,飞来相称。
东原何处,向宜陵南去,修篁低屋。
别墅芙蓉娇欲语,露下晓妆新沐。
远树平堤,杂花依砌,来往幽禽熟。
孤树夕照,乱鸦栖遍乔木。
中有才子闲居,牙签棐几,歌啸真清福。
射策雄心浑似旧,陈亮暮年还读。
抱膝吟成,曲肱睡起,好醉篱边菊。
秫田耕罢,柳阴长卧黄犊。
屐齿穿苔罅。爱君家、鱼丝竹脍,雀绵披鲊。
坐上须眉人影绿,一片空潭微射。
有数点、海鸥常下。
尽日狂谈挥玉麈,笑人间、世路羊肠怕。
吾醉矣,心无挂。闲来泼墨珠泉泻。
记当年、湖边杜牧,置身图画。
今日飘零江海上,游倦临邛司马。
梦醒后、邻钟初打。
华屋山丘休更叹,看乌衣、燕子重来者。
今古事,难凭藉。
恩袍草色动,仙籍桂香浮。
三层暖浪,禹门一跃过鳌头。
金殿彩云锦覆,玉陛欢声雷动,胪唱出龙楼。
仙侣三千辈,平步上瀛州。马如龙,车似水,恣遨游。
曲江春酒,杏花十里锦云稠。
看取春风得意,渐入扬州佳境,纤手上帘钩。
总是书生事,回首十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