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
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
忆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儿歌棹讴。
草裹乌纱巾,散著紫绮裘。
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
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
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丘。
丹丘子,游人间,风尘何为往复还。
玉华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苍梧山。
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
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
忆昔放逐江南州,金陵女儿歌棹讴。
草裹乌纱巾,散著紫绮裘。
酒酣把玉笛,直欲扪参历井、骑斗牛。
醉中呼儿摇双舟,吾欲乘流下石头。
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丘。
丹丘子,游人间,风尘何为往复还。
玉华山人近招我,九日朝帝苍梧山。
这首诗以“古月”为主题,描绘了月光与自然界的交融,以及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开篇“古月天不收,敌君三万秋”,以夸张的手法赞美月光的永恒与壮丽,仿佛能与时间抗衡。接着,“天孙弄明镜,光涌云间流”则通过比喻,将月亮比作天上的镜子,其光芒在云层间流淌,展现出月光的流动之美。
诗人回忆起江南的往事,那时的他或许正置身于金陵,听着女子的歌声,享受着自然与文化的和谐。他穿着草编的乌纱帽和紫色的锦衣,饮酒时甚至会手持玉笛,仿佛能触摸到天空中的星辰,体验到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感。在醉意中,他想象自己乘坐着小舟,沿着江水顺流而下,直达石头城,这表达了他对自由探索和冒险精神的追求。
“起来茫茫视八极,万里只有元丹丘”这两句,诗人从醉梦中醒来,放眼望去,世界似乎变得广阔无垠,只有远方的元丹丘与他相知。这里元丹丘可能象征着志同道合的朋友或理想之地,是诗人精神上的寄托。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述朋友丹丘子的生活状态,他似乎在世间奔波,但最终选择了归隐,与玉华山人相聚。这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金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未省吾生,石室云林,金门玉堂。
但吕公来说,风神清怪,甘公来说,寿禄高强。
果若人言,自应年少,曳紫鸣珂游帝乡。
何为者,更风尘牢落,歧路回皇。替人缝嫁衣裳。
奈未遇良媒空自伤。
岂平生犹欠,阴功活蚁,从前未卜,吉地眠羊。
岁晏何如,时来便做,但恐鬓毛容易霜。
今休问,且揆予初度,满引金觞。
临觞本不饮,忧多自成醉。
四方行万里,不见埋忧地。
忆昔入京都,宝马摇香鬃。
酣饮青楼夜,歌声在半空。
去日不可挽,华发忽垂领。
娟娟峨眉月,相对作凄冷。
月落照空床,不寐听寒螀。
早知忧随人,何用去故乡。
庭空叶飞秋,村迥鸠唤雨。
新凉入巾褐,老子颠欲舞。
凭高望稽山,秀色溢天宇。
一镜三百里,水落分别浦。
凄凉吊禹穴,秦汉未为古。
世俗谁与归,吾其老农圃。
涉溪来过东溪老,断枝槁叶纷如扫。
忽逢溪鹊昔未识,言语惺憁羽毛好。
异哉驯狎若可呼,迹虽甚疏情有馀。
上穿苍烟立高树,下踏白石窥游鱼。
老夫日日溪头行,见此不妨双眼明。
定交物外从今始,岂独沙鸥可与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