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适之景的诗篇,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慨抒发,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怀和哲思。
开篇“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略显荒凉的自然环境之中。这里的“野寺”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而“垂杨”则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接着,“春畦乱水间”更是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发、万物复苏的季节之美。
诗的中段“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之美与生命活力的交织。在这里,“美花”和“映竹”构成了一幅动静皆宜的画面,而“好鸟不归山”的句子,则透露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或是对自由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突然转向现实生活之感慨,“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这里,“城郭”象征着社会与人世间的繁华,而“风尘”则代表了世事纷扰和时间流逝。诗人似乎在质疑城市生活的真实意义,并表达出对于尘世浮沉的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则是在寻找能够共同分享这份闲适心境的知音。在这里,“薄暮”描绘了日落时分的宁静,而“欲俱还”表现出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与友人一起远离尘嚣,共享清净之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
指点金蕉叶。倩双成、十分为注,九天琼液。
中有玉梅风露气,持寿卯金仙伯。
听贱子、歌翻新阕。
不作寻常儿女祝,把先生、好事从头说。
须快饮,莫留滴。风流晋宋人物。
有锦囊万首,不博小儿馆职。
膝下双雏真伟器,足继传家事业。
且做个、人间闲客。
试问种春春几许,尽芝田万顷天来阔。
天有尽,春无极。
萱堂积庆,桂苑流芳,于门瑞蔼佳气。
正属仲秋弥月,称觞对此际。西王母、来人世。
拥佩从、尽皆珠翠。彩庭下,争看蓝袍,衬斑斓戏。
富贵有谁同,四德躬全,五福由来备。
况善断机迁教,轲亲实无异。看看仕无淹滞。
即召入、佐君经济。愿延寿,鸾轴金花,年年加赐。
触目庭台,当岁晚凋残,恁时方见。
琼英细蕊,似美玉碾就,轻冰裁剪。
暗想蜂蝶不知,有清香为援。
深疑是,傅粉酡颜,何殊寿阳妆面。
惟恐易落难留,仗何人巧把,名词褒羡。
狂风横雨,枉坠落、细蕊纷纷千片。
异日结实成阴,托称殊非浅。
调鼎鼐,试作和羹,佳名方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