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籍传芳两弟兄,才华奕奕尽专城。
独跻郎省享高寿,复处祠庭全令名。
遗爱梁山初趣召,承恩澧浦晚增荣。
如今仁义乡前路,忍送灵车薤露声。
桂籍传芳两弟兄,才华奕奕尽专城。
独跻郎省享高寿,复处祠庭全令名。
遗爱梁山初趣召,承恩澧浦晚增荣。
如今仁义乡前路,忍送灵车薤露声。
这首挽诗《吴澧州兵部挽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是对吴澧州兵部的哀悼与颂扬。诗中通过“桂籍传芳两弟兄”开篇,以“桂籍”比喻兄弟俩的才华如同桂树之花般芬芳,暗示了他们卓越的文才和品德。接着,“才华奕奕尽专城”进一步赞美了兄弟俩在地方治理上的杰出才能。
“独跻郎省享高寿,复处祠庭全令名”两句,描述了兄弟中一人在郎省(官署)任职,享受高寿,另一人则在祠庭(祭祀场所)保持良好的名声,体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遗爱梁山初趣召,承恩澧浦晚增荣”则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在梁山初时受到召唤,后来在澧浦得到更多恩宠的追忆,展现了其人生轨迹中的荣耀与恩赐。
最后,“如今仁义乡前路,忍送灵车薤露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面对逝去的无奈与哀痛,以“灵车薤露声”象征哀悼的氛围,强调了对逝者的尊敬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回顾了吴澧州兵部的一生,不仅赞扬了他的才华与成就,也表达了对其逝世的哀悼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的尊重与缅怀。
夜帆起奔牛,乌竿鸣五两。
百年几寒暑,两岁五来往。
竟不到惠山,闲日真难享。
闻道山中泉,煮茗蒙珍赏。
当年京浙递,不洗牛李党。
故人在邑中,乃汉三径蒋。
欲击月下门,正想鼻雷响。
兹山君常到,此约吾又爽。
且复卜后来,归程一阳长。
数夕一梦吴淞江,两桨飞度荷花乡。
刳中山骨泥数斗,趁雨屈盘三节藕。
镜面光寒溢井花,四顾无人下渴鸦。
老翁真个儿童似,我非韩公亦儿戏。
绿茎亭亭忽独立,帘疏不隔香直入。
宛若船舫坐促膝,遂使江湖在方尺。
虽无太华藕如船,定有庐山房似笠。
域中宁有一毫真,静极方知众妙存。
疏受果能从父议,王章终不用妻言。
脱身兵火蒙天幸,沃日风涛到海吞。
两顿藜羹如大飨,一番布被有春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