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孝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五》
《孝宗皇帝挽词五首·其五》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群才何辐辏,圣度似天宽。

清跸留儒馆,黄金散将坛。

风云一语合,日月万人看。

攀附今无路,哀摧壮士肝。

(0)
翻译
各种人才聚集如辐辏,圣明的气度宽广如天空。
清脆的车声在儒学馆前停留,珍贵的黄金散落在将帅的殿堂。
一句话如同风云际会,万人瞩目,日月同辉。
如今攀附权贵已无门路,令人悲痛,壮志士的心都为之摧折。
注释
群才:众多的人才。
何:多么。
辐辏:像车轮辐条汇聚在一起。
圣度:圣明的气度。
似:像。
天宽:天空般宽广。
清跸:清脆的车声,指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儒馆:儒学馆,古代教育机构。
黄金:象征财富或赏赐。
散:散落。
将坛:将帅的殿堂。
风云:比喻重要的时机和形势。
一语:一句话。
合:交汇。
日月:太阳和月亮,象征光明和权威。
万人看:万人瞩目。
攀附:依附权贵。
今无路:现在没有途径。
哀摧:悲痛摧残。
壮士肝:壮志士的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为孝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逝去君主的敬仰和哀悼之情。首句“群才何辐辏”描绘了孝宗在位期间聚集了众多杰出人才,显示出朝廷的繁荣景象。次句“圣度似天宽”赞美了孝宗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德行,如同天空般包容广大。

“清跸留儒馆”表达了孝宗对文人学士的重视,他以清静的仪仗驻留在儒家教育的场所,体现了他对文化教育的尊重。“黄金散将坛”则暗示了他对军事将领的慷慨赏赐,显示了他的治国方略。

“风云一语合”意味着孝宗的决策如同风云际会,深得人心,受到万民的景仰。“日月万人看”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如同日月一般照耀世间。

然而,“攀附今无路”表达了挽词的哀婉之情,意思是孝宗去世后,人们失去了依附和效忠的对象,社会失去了方向。“哀摧壮士肝”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孝宗离世的悲痛,认为连壮志豪情的人也为之痛心不已。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深情缅怀孝宗皇帝的挽诗,既有对他的赞美,也有对失去明君的哀思。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挽通守陈帑院

羌西屴之屹然兮,钟此奇才。

方世道之纬繣兮,弃骐骥而驾驽骀。

以一尉而诛二凶兮,宜异言之喧豗。

炯此念而安民兮,皇恤乎身灾。

公论虽屡蚀兮,犹有时而复开。

开之何未久兮,而终不能遂公之壮怀。

诗书兮自适,优游兮力斋。

扶疾而告修善之训兮,俄怛焉而顺隤。

彼西屴之无情兮,忍璜佩之沈薶。

生于是死于是兮,湛一气之去来。

惟心无愧而气不馁之言兮,万古莫得而尘埃。

况有不朽之铭兮,表独立于崔嵬。

(0)

广曾敬仲

功名须少年,老大意终懒。

学问本无穷,青春嗟有限。

用处不需多,云霄路坦坦。

贾生正英锐,郎潜自羞赧。

文字浩如山,奏功五寸管。

达者未必长,穷者未所短。

人生穷达各有时,脩为在我当自反。

萤桉尚研摩,况有五花馆。

当年骄惰气,犹赖世情刬。

只有学道心,歉然不自满。

庭外槐花任尔黄,达人高视供一莞。

(0)

题立斋天台图·其二

出处于人不偶然,当时已报赤城缘。

丹青有笔谁能画,圣则堂前月满川。

(0)

和前人韵·其二

山灵岂是少恩哉,两载从容自不来。

羊石岂能留得住,和羹消息到寒梅。

(0)

贺新郎.题扬州琼花观

试问司花女。是何年、培植琼葩,分来何谱。

禁苑岂无新雨露,底事刚移不去,偏恋定、鹤城抔土。

却怕杏花生眼觑。先廿年、和影无寻处。

遗草木,悴风雨。看花老我成迟暮。

绕阑干、追忆沈吟,欲言难赋。

根本已非枝叶异,谁把赝苗裨补。

但认得、唐人旧句。明月楼前无水部。

扣之梅、梅又全无语。询古柏,过东鲁。

(0)

和叠山隆兴阻风

休将铸错悔当年,事契天心或不然。

殷士莫嗟留楚棹,孟婆久送过河船。

惜哉燕谷空埋骨,自是圯桥少授编。

毕竟火龙科目贵,二山忠义贯苍天。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