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完完手自编,乡邦文献一潸然。
倚庐不及寝门哭,并世同为膏火煎。
钁地活埋惭我在,生天成佛让公先。
昔人只叹龚生夭,苦忆庄休木雁篇。
四卷完完手自编,乡邦文献一潸然。
倚庐不及寝门哭,并世同为膏火煎。
钁地活埋惭我在,生天成佛让公先。
昔人只叹龚生夭,苦忆庄休木雁篇。
这首清代诗人曾习经的《题周子元遗诗》表达了对故友周子元的深深哀悼和敬仰之情。首句“四卷完完手自编”描绘了周子元生前辛勤编纂书籍的场景,显示出他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乡邦文献一潸然”表达了对地方文化遗产的珍视,以及失去这样一位文化守护者的感伤。
“倚庐不及寝门哭”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即使在简陋的居所也无法抑制哭泣,体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并世同为膏火煎”比喻他们共同经历了人生的艰难困苦,如同油灯中的蜡烛,一同燃烧。
“钁地活埋惭我在”表达了诗人的愧疚,觉得自己在好友离世后无法给予帮助,只能惭愧地活着。“生天成佛让公先”则流露出诗人对周子元高尚品德的赞美,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解脱和尊崇。
最后两句“昔人只叹龚生夭,苦忆庄休木雁篇”引用典故,龚生指龚胜,以早逝而知名,诗人借此表达对周子元英年早逝的惋惜,同时回忆起他们之间的友情,如庄子与惠施的木雁寓言般深沉而动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周子元生平的回顾和对其人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鼎食不解肥我臞,多病亦为山林驱。
巾车孤舟任所适,何往不可容微躯。
莫言五十未为老,纵有七十来须臾。
今年两耳得差胜,饱听万籁吹笙竽。
閒人多事迫诗债,野老败兴时招呼。
小楼今日好风色,目断天末冥鸿孤。
一时幽兴岂容负,况对蓬岛神仙图。
篆烟凝坐共心赏,尽醉更把空尊?。
怀人未免有芥蒂,处世已赏无廉隅。
分江小鼎煮粟粒,诛茅别墅营屠苏。
远山但藉一枝杖,中流谁辨千金壶。
菊篱秋香晚未减,松窗月色寒相纡。
我行不武分敛迹,安得甘草资蛩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