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代李居士谒王去非制干三首·其一》
《代李居士谒王去非制干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家山目断古幽州,百口来归路阻脩。

丁字无端轻介胄,蝉冠却羡出兜鍪。

箕裘忍坠先人业,甔石谁为客子谋。

不惜饥寒同一死,南来恐作北人羞。

(0)
翻译
遥望故乡古幽州,全家归途却艰难。
本想平淡度余生,却羡慕征战者头戴战盔。
继承祖业不敢忘,身处异乡何人共谋生计。
即使面临饥饿寒冷,也愿一同面对死亡,唯恐南迁被北地人耻笑。
注释
家山:故乡。
目断:远望。
古幽州:古代的幽州地区。
百口:全家。
路阻脩:归路艰难。
丁字:平民百姓。
无端:无缘无故。
轻介胄:轻视武职,不求功名。
蝉冠:平民的帽子,比喻平淡生活。
出兜鍪:出征戴战盔,比喻从军。
箕裘:祖传的产业或事业。
忍坠:不敢放弃。
先人业:祖先的事业。
甔石:粗陋的生活,代指贫困。
客子:旅居在外的人。
谋:谋生。
同一死:共同面对死亡。
南来:南迁。
北人羞:被北方人视为耻辱。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的诗歌。开篇“家山目断古幽州”两句,通过对比现实与历史,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在这里,“家山”指代故乡之山,也象征着安稳和温暖的家园;“目断”则形容遥远而不可触及的状态;“古幽州”则是历史上的边塞城堡,常常与战争和孤独联系在一起。接下来的“百口来归路阻脩”进一步描绘了士兵们归途受阻的艰难情形,“百口”指众多士兵,“来归”表达了他们渴望回家的愿望,而“路阻脩”则是战争导致的交通断绝,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以下几句“丁字无端轻介胄,蝉冠却羡出兜鍪”,通过对甲胄和头盔的描写,表现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诗人用“丁字”来形容甲胄的精巧和强度,同时也暗示着战争的残酷;“蝉冠却羡出兜鍪”则是对士兵头盔的赞美,表达了对勇士们的敬意。

中间的“箕裘忍坠先人业,甔石谁为客子谋”,诗人通过对先辈遗留物品和荒废之地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未来未知的迷茫。这里,“箕裘”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放谷物的器具,而“忍坠”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损耗;“先人业”是对前人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甔石谁为客子谋”则是在询问在这荒废之地,谁能为漂泊的旅者提供帮助和安慰。

最后两句“不惜饥寒同一死,南来恐作北人羞”,展现了诗人对战争中士兵牺牲精神的赞叹,以及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坚定。这里,“不惜饥寒同一死”表达了士兵们在战场上无畏牺牲的决心;“南来恐作北人羞”则是诗人作为南方来的士子,对于可能成为北方敌人的忧虑,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认同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理解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士兵们在战乱中的艰苦生活和牺牲精神。

作者介绍
刘宰

刘宰
朝代:宋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胭脂井

寒泉玉甃没春芜,石染胭脂润不枯。

杏怨桃羞娇欲堕,犹将红泪洒黄奴。

(0)

汇进群奸卒召戎,萌芽培养自熙丰。

当时手植留遗爱,只有岩前十八公。

(0)

水精大珠

冰玉摩尼如鹄卵,大千世界倒悬中。

何人提向江头照,照见神州一半空。

(0)

文孝庙

德隐前星民已和,山隈水曲庙何多。

皇孙不得承天统,犹使而翁恨蜡鹅。

(0)

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其一

谠论危言望素隆,独于声利性偏慵。

龙楼调护官虽宠,鸠杖跻攀兴已浓。

不变松篁心转劲,无边江海量兼容。

磻溪纵老宁闲得,会为苍生起更重。

(0)

蓬户

野客何为户,编非茅即蓬。

松坚难阖辟,竹瘦谩牢笼。

疏密殊无准,粗纤任不同。

我常知善闭,宁向此矜功。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