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高秋露气寒,桥门初日集儒冠。
万年制作从周礼,千仞宫墙拜汉官。
自是圣朝多化雨,还看吾道障狂澜。
迂疏愧我真无补,山斗于今正仰韩。
古柏高秋露气寒,桥门初日集儒冠。
万年制作从周礼,千仞宫墙拜汉官。
自是圣朝多化雨,还看吾道障狂澜。
迂疏愧我真无补,山斗于今正仰韩。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韩邦奇在秋季清晨拜谒庙宇的场景,古柏挺立,露气清寒,儒生们聚集在桥门处,气氛庄重。他感叹庙中所承载的千年历史和礼仪,源自周朝的制度,高大的宫墙象征着汉代的威严。诗人认为当今圣明之朝代如同甘霖普降,而他的学说之道能像砥柱中流,抵挡狂澜。然而,他自谦为迂阔疏淡,无法直接贡献,但仍然仰慕先贤如韩愈般的人物。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学术使命的沉思。
桂苑香消,芙蓉老、白苹浪起。
又渐是、寒烟古木,夕阳流水。
玉笛悲凉秋旅怨,金砧凄楚关山思。
看断霞、明月照凉辉,黯凝倚。诗酒兴,消残矣。
愁与闷,偏无已。念啼莺别后,水云烟弥。
惆怅不通天际信,江南风景空如此。
听秋声、萧瑟夜蛩清,心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