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倚团团月,晴烘薄薄霞。烟鬟恰称一枝斜。
簪向东风还认、小桃花。
冷倚团团月,晴烘薄薄霞。烟鬟恰称一枝斜。
簪向东风还认、小桃花。
这首《南柯子·折枝梅纨扇》由清代诗人缪珠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折梅插于发间,与月色、霞光交织的美丽画面,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自然的和谐。
“冷倚团团月”,开篇以“冷”字点出冬夜的寒意,而“团团月”则描绘了满月的圆润与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梅花在这样的夜晚,仿佛是月光下的精灵,静静地倚靠在月色之中,展现出其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
“晴烘薄薄霞”,转而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下温暖的光芒,将天边染上一抹淡淡的霞彩。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温暖,与前句的寒冷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冷暖交替的美妙。
“烟鬟恰称一枝斜”,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发髻比作轻烟缭绕,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发间的梅花插枝,既表现了梅花的娇俏与灵动,也暗示了女子的温婉与高雅。这一句通过视觉与情感的融合,展现了人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簪向东风还认、小桃花”,最后两句巧妙地将梅花与桃花相提并论,通过“簪向东风”的动作,不仅表现了女子插花的动作之美,更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这里的“小桃花”既是实指,也暗喻了梅花在冬末春初时的早开,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和希望的降临。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漾楫贵池郡,伤心甘泽园。
笑言成死别,风味想生存。
花木春无主,蒿莱昼掩门。
尚思歌舞会,些语为招魂。
广庭试群材,俊笔驰短晷。
锁厅争第一,乃后二三子。
骑龙失头角,十载困泥滓。
泛舟自淮南,得邑穷楚尾。
江上始相逢,清名久吾耳。
油然睹颜色,悦泽已可喜。
博学有渊源,高谈见根柢。
有如万斛钟,久叩声益起。
如君岂易得,蹭蹬乃在此。
棫朴析为薪,奈何遗杞梓。
我本世畸人,儳焉顽似鄙。
一官傍松楸,自足胜朱紫。
功名已灰心,藜藿思没齿。
欲结方外游,徜徉访云水。
闻君亦有意,不恋五斗米。
笑指庐山高,论交从此始。
鲁直之文如电坼霜开,鲁直之书如雨行冰散。
骎骎步骤日加远,与子三年不相见。
庭柯未长一尺围,起视孤标插星汉。
昨朝诵子所作诗,使我自失长嗟叹。
我衰力薄空辛勤,直欲为子焚笔研。
此才不使重台阁,四十青衫尚为县。
南山积雪玉倚空,高亭压城天北风。
安得与子跨飞鸿,与我共哦清景中。
锵金纡紫世不空,豪杰卓荦岂易逢。
愿言与子长相从,四方上下为云龙。
赤日下西谷,松门敛馀晖。
萧萧征马鸣,客子来者谁。
故人田子方,六月并州归。
崎岖千里道,问子来何为。
君命不俟驾,讵敢辞炎曦。
禅庭梵呗歇,软语同逶迤。
梧桐挂凉月,清润含裳衣。
人生实萍梗,同附一渺瀰。
惊风或暂先,波定还相依。
昔我在南兖,识君英妙时。
轩轩勇气节,凛凛如熊罴。
声名固已早,时命殊淹迟。
今兹向魏阙,骥足将腾夷。
圣君隆至治,谏诤求瑕玼。
尝闻至人语,子可补拾遗。
一言开尧聪,四海风俗移。
无为外重失,蹇谔当自持。
赠言古者事,吾岂忘前规。